裕和合記半世紀手製臘味 第三代棄夢想接家業 港製臘腸工序曝光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秋風起,食臘味」,冬天來一碗簡單的臘味糯米飯已能溫暖整日,但隨著時代變遷,臘味被評為高鹽高脂加工食品,傳統臘味業也青黃不接。位於西環逾半世紀的裕和合記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臘腸製造工場,近年疫情衝擊,本地臘味店關了一家又一家,裕和合記第三代負責人選擇在「疫境」放棄熱愛的銀行業接手家業,全因愛。

裕和合記第三代負責人傅志聰 (Sam)透露,願意扶持父親一同經營,原因是因為自小與父親關係良好,知道父親在年輕時為了養大自己和妹妹,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要做兩份工作:「佢(父親)以前朝早做裕和,夜晚去做茶餐廳經理。」

對於兒子回來店舖幫忙,裕和合記第二代負責人傅秋榮相當高興,更安慰的是兒子在店舖經營上有新的想法:「希望佢可以一直做落去,將舖頭發揚光大。」

+12

港製臘味工序不容易 八月開臘每日起早貪黑

裕和合記的工場位於荃灣橫龍街,店舖則位於西營盤德輔道。傅秋榮表示,香港製作臘味的工序並不容易:「每年八月開臘,師傅們都要起早貪黑,清晨五時已經要抵達工場,開始每日繁複的工作。」

傅秋榮解釋,做臘腸的工序相當繁複,需要先用機器將梅頭瘦肉和豬脾肉切丁,需要把鴨膶和鵝膶攪拌,再以鹽、糖、豉油和玫瑰露等醃製調味;在讓臘腸帶有醃肉香和玫瑰露酒香後,再把豬肉人手拌勻,再注入腸衣、扎水草、打針窿、綁繩結,然後要扛起竹枝,放入焙爐烤箱烘乾,最後,需要靠師傅們每天用人手轉兩次竹,擔擔抬抬,整個製作過程大約需時四天,才能製作出逾千斤「靚」臘腸、膶腸。

手藝是最大幕後功臣

他又補充,雖然多年來有祖傳下來的料理秘笈,而現時亦有部分工序能使用機器代替人手,但其實老師傅們的手藝才是最大的「幕後功臣」,才能令臘味保持著獨有的「裕和」風味。

+2

祖傳三代 :希望可以將鋪頭發揚光大

裕和合記第二代負責人是傅秋榮,他憶述,岳父方蔭芬早年曾在東莞厚街製作臘味,之後帶著一門手藝來到西環,與一眾友人於1973年合伙開創「裕和」,為之「合記」。

其後,在1997年由他與大舅父方沛源相繼接手,直到2020年,傅師傅的兒子傅志聰亦開始放下了銀行工作,開始接手家族生意。

傅秋榮對於兒子能回來幫忙經營店鋪,表示相當高興:「佢肯返嚟幫手,自己都冇咁大壓力。」傅秋榮又補充,對於兒子在店舖經營上不時有新的想法表示相當歡迎:「希望佢可以一直做落去,將鋪頭發揚光大。」

第三代負責人棄銀行業 毅然接手家業

今年34歲的第三代負責人傅志聰(阿Sam)表示在澳洲留學時,便決定畢業後要回來幫忙父親經營店舖。他表示,自小父親從沒有要求過他要將臘味店傳承下去,反而鼓勵他找尋屬於自己的道路。故而,他在大學畢業後,沒有立即回到店舖幫忙,反而從事自己熱愛的銀行工作。

問到為何於兩年前毅然回來扶持父親經營店舖,阿Sam表示,近年來因留意到父親年紀漸長,心知他一直想把店舖傳承下去,而店舖又年中無休,長久下來擔心父親身體會吃不消,故而決定放下原先在銀行的工作,回到家中幫忙家業。

兒子形容父親勤奮像頭牛:我結婚嗰日嘅朝早都返去開舖

阿Sam憶述,在童年時,父親每次回家,未見其人,已嗅到一室葷腥氣,他形容那就是「裕和味」。他表示,店舖年中無休,每年只有農歷初一至初六的日子才會休息,更形容,父親勤奮得像頭牛:「佢真係好勤力,連我結婚嗰日嘅朝頭早佢都返去開舖。」相當佩服父親多年來對「裕和合記」的堅持,「佢係一個好老實、誠實同敦厚嘅商人。」阿Sam笑言,自己要多多向父親學習。

阿Sam表示,在實際接觸店舖經營後,才發現比自己原來想像的要困難得多。他曾試過跟工場的老師傅們,學習如何去製造臘腸和膶腸,才知道原來造臘腸,不單需要有一手好技藝,還需要不怕辛苦和堅持,「成日都要擔擔抬抬,濕手濕腳。」

臘味也可食得健康 研發出低糖臘腸

後來,阿Sam發現自己在製作過程上幫不上太多,逐漸為自己找到明確的定位,主力於宣傳、構思以及店面經營上多下功夫。他提到,本地工場製造臘腸的一大特別之處是,可以為顧客量身訂造適合的口味,如,肉和脂肪的比例、玫瑰酒的濃淡、糖或鹽的份量等,客人都可依照個人口味選擇。

阿Sam更透露,近期有客人想吃臘腸的同時又想兼顧健康,而由他進行構思,再經一班老師傅的敢於創新下,成功製作出「低糖臘腸」,他表示,客人的反應亦相當不錯,期望將來能創作出更多新式的臘腸和膶腸供大眾分享。

疫下多間同行結業 堅持秘訣全因為愛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衝擊各行各業,被視為「夕陽行業」的臘味行業自然亦不能幸免於難,亦因臘味行業的旺季時間少,生意主要集中在八月開臘至農歴新年前,夏季屬淡季。

阿Sam表示,疫情下曾令工場的供貨鏈被斷掉,店舖的各種食材、租金和運輸成本亦增加不少。故而,近年來為「裕和合記」成立了不同的社交媒體,亦嘗試提供網購, 「希望用一啲新潮少少嘅方法去宣揚中式食品」,又提到因自己亦有小朋友將出生,希望讓下一代知道香港曾有本地製作的臘味食品。

他亦坦言,在疫情下之所以仍堅持加入裕和合記,願意扶持父親一同經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小與父親關係良好,知道父親在年輕時為了養大自己和妹妹,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要做兩份工作,「佢以前朝早做裕和,夜晚去做茶餐廳經理。」他十分感謝父親多年來為了養育他們不辭勞苦地工作。

傅師傅則表示,在裕和合記工作近50年,無論是一開始從學徒做起,還是真正接手經營店舖,當中遇到過不少困難,「呢行真係好辛苦,又要天寒地凍咁做嘢,又要每日好早起身。」

但多年經歷種種困難,傅師傅亦從沒有想過要放棄,而問到他堅持的秘訣,他表示:「始終做咗咁耐時間,有種感情係到,裕和畀咗我好多,我嘅家庭、仔女一切都係佢畀我。」同時,亦因對臘味的感情,他認為若果有朝一日,香港沒有了本地製造的臘腸會很可惜,所以堅決承傳,希望能延續這種味道。

+4

本地臘味買少見少:都唔知仲做唔做到落去

對於店舖和臘味行業的前景,阿Sam坦言不太看好,主要是臘味行業青黃不接問題所致。他指出,現時懂得製作傳統傳統臘味的師傅已經買少見少,他們普遍年齡都較大:「上一輩有些就不做,有些已經仙遊,年輕人也不願入行。」

同時,阿Sam表示,亦因人手製作臘味的工作相當辛苦,試想冬天早上天寒地凍,人人都想安睡在被窩中,而臘味師傅們卻要每天堅持清晨五時便要起床開始工作,直至中午四、五時才能下班。

連被兒子形容勤奮得像頭牛的傅師傅亦表示相當辛苦:「講真做臘腸真係好辛苦,做嘅時候又凍,但係又得天氣凍至有生意。」他坦言,這些苦令很多想入行的年輕人卻步。

傅志聰補充,目前最擔憂是香港租金昂貴,擔心裕和合記會與原先位於西營盤的工場一般,因業主加租,要面臨到搬遷問題,他表示,「新年過後,都唔知仲做唔做到落去。」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