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化身「隔離屋巴絲打」守望相助 打造溫情社區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香港地「人情薄如紙」?但其實每個小社區都充滿着濃濃人情味。有熱心的坪洲「地頭蟲」,探訪患有腦退化症的獨居長者,亦有「社區猛男」發揮大隻佬本色,替街坊鄰居維修電器;還有人化身「人肉平安鐘」,在街坊遇上危險時伸出援手。這些尋常巷陌小人物,背後凝聚滿滿愛心。他們都參加了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舉辦的「樓長」計劃,化身「隔離屋巴絲打」,齊心建立守望相助的社區。

(左二)小雲表示,透過定期探訪,曾揭發島內有兩位獨居長者出現腦退化症狀,「去探訪嘅時候發現佢哋成日瞓,又唔知咩𠵱家時間。」(鄧康翹攝)

坪洲「地頭蟲」小雲 為腦退化街坊帶來溫暖

小雲是「坪洲樂齡薈 2.0」的區長(即樓長),雖已年過 70,但由於住在坪洲超過 20 年,與街坊感情深厚,她更主動成為區長,希望為小島出一分力。小雲指出,坪洲這個隱世小島居住了很多長者,部分更居住在偏僻區域,如非「地頭蟲」未必找得到,她說:「好多長者都唔會主動求助,但因為我同佢哋相識多年,有一定信任,所以佢哋好樂意同我傾訴,分享自己身體狀況同生活需要。」

小雲表示,很多時透過定期探訪,才發現島內獨居長者身體狀況有問題,她憶述:「去探訪嘅時候發現有兩個長者成日瞓,又唔知當時咩時間。」她察覺情況有異,立即將個案轉介計劃社工跟進及提供支援,才驚覺他們患有認知障礙症。她指出,因島上的醫療設備貧乏,不少街坊即使患病需要留醫,亦只能到港島區醫院求診,因此希望自發到市區探訪,為患病街坊送上溫暖。

(左一)住在兼善里的譚生是「有里和睦.情繫互動深水埗」計劃的樓長,譚生指出深水埗舊樓林立,人口密集,但因劏房住戶流動率高,令鄰里關係疏離。(鄧康翹攝)

深水埗兼善里「社區猛男」助街坊維修電器

住在深水埗兼善里的譚先生是「有里和睦.情繫互動深水埗」計劃的樓長,譚先生指出,深水埗舊樓林立,人口密集,劏房住戶流動率高,令鄰里關係疏離。加上區內有不少唐樓和劏房,大廈梯間、後巷甚至天台的垃圾堆積如山,導致鼠患嚴重,衛生環境惡劣。此外,兼善里更缺乏升降機等設施,他形容:「好多老人家出入好唔方便,要行成十幾分鐘先返到屋企。」

為了改善居民住屋環境和關係,譚先生聯同一班街坊組成兼善里「猛男四人組」,免費替居民解決維修水電等疑難。他們亦曾與政府部門開會反映區內問題,早前更動員義工們在兼善里天台進行大掃除,清潔社區。譚先生坦言:「樓長工作雖然繁忙,但見到大家關係好咗,我覺得好值得。」

(右三)康先生笑言,自己就似長者的「人肉平安鐘」,但他從不嫌煩,認為大家住在左右隔離,互相守護只是舉手之勞。(鄧康翹攝)

駿洋邨康先生 街坊的「人肉平安鐘」

居住火炭駿洋邨的康先生透過參與「共創駿洋」鄰里互助計劃成為「樓長」,他最難忘有一天晚上收到街坊來電,指家中有長者失足跌倒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他聞悉馬上趕往了解情況,並為對方召喚救護車送院治療,幸好該位長者最終安然無恙。

康先生笑言,自己就像是長者的「人肉平安鐘」,但他從不嫌麻煩,認為大家都是左鄰右里,互相守護只是舉手之勞。他又稱,因駿洋邨是近年新落成的屋邨,新遷入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樓長」的出現可幫助建立鄰里網絡,有助居民加快適應新環境。

(左一)秀茂坪邨的玲姐受到癌末姊妹啓發,傳承助人精神。鄧康翹攝

秀茂坪邨玲姐受癌末姊妹啓發 傳承助人精神

現時是「秀親情‧鄰舍關護」計劃「樓長」的玲姐指出,秀茂坪邨內佔多數是獨居及雙老長者,因此需要「樓長」定期家訪,為長者提供居家安老的服務。她憶述:「身邊曾經有兩位姊妹因患末期癌症離世,佢哋離開前明知自己時日不多,仍堅持樂於助人,令到我好感動,畀我好大動力繼續堅持落去,將佢哋助人嘅精神傳承開去。」

玲姐表示,為迎合邨內長者需要,不時提供託陪服務,推動區內不同年齡層的街坊定期家訪及關懷區內獨老、雙老,如協助買餸、陪同覆診等,亦會為樓長舉辦急救等課程,讓大家掌握基本救護知識,為「緊急關頭」做好準備。

譚家明:平凡街坊不平凡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推廣及發展小組委員會主席譚家明表示,2003年沙士肆虐時,社會氣氛人心惶惶,令鄰里關係變得疏離,促使基金推動「樓長計劃」,讓各區街坊化身「樓長」進入社區,無私助人,至今已資助超過130個樓長計劃,培訓超過8,600位樓長,足迹遍及逾百屋邨。他形容:「表面上佢哋係某座樓的『平凡』街坊,但背後卻係擔當住『線人』嘅角色,關顧每家每戶的需要,穿針引線編織社區的支援網絡。」

譚家明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樓長正好發揮作用,提高社區的抗逆力。他解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逼在眉睫,居家安老係政府倡議的大方向,熟悉區內社群的樓長,正好補足關顧橋樑。」他又稱,自去年起已為認知障礙友善社區開放優先專項申請,鼓勵更多團體組織更具針對性的樓長計劃,切合實際需要。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