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對回收業勞動價值大 江玉歡倡政府給予合法工作身份與保障

撰文:梁祖兒
出版:更新:

近日社會各界就垃圾徵費討論得如火如荼,政府指垃圾徵費主要目的是讓市民源頭減廢,將垃圾分類。在垃圾回收的循環經濟中,拾荒者的勞動價值經常被社會忽略,對拾荒者的壓迫處處可見,除了無形的歧視外,拾荒者的拾荒空間更經常與公共空間發生衝突,被政府檢控為阻街。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和江玉歡建議,政府可設法認證拾荒者的工作身份,讓他們不再只是「無業」市民,並讓他們都可享基本保障和權利。

北角的拾荒者陳恭蘭在拾荒時曾被指阻街和亂抛垃圾。(梁祖兒攝)

拾荒者是回收業重要先鋒 每日回收193噸紙皮佔全港總回收量20%

據拾平台2018年的統計數據,全港拾荒者平均每次回收的重量為35公斤,以此推算得出拾荒者的每日總回收量達193噸,佔全港20%的紙皮回收量,可見拾荒者擔當著香港回收業的上游先鋒,平日人們懶得把使用後可回收物料拿去回收,隨處掉在街上或垃圾桶後,是拾荒者把這些東西拾回並進行回收,將垃圾變成有用資源,可是,這些拾荒者的勞動價值並沒有被社會肯定。

拾荒者在拾荒時,經常面對各方面的壓迫,就以街道為例,街道是公共空間,同時亦是拾荒者的工作空間。他們在拾荒時,翻找垃圾桶或收集大型紙皮,以及推着木頭車在街上行走時,都會佔用到公共空間,但因為拾荒者在大眾以至政府眼中,身份定位都只是「無業」人士,讓他們沒有合法角色在街上拾荒,更經常會被食環署檢控阻街及亂抛垃圾。

+1

無合法身份拾荒 經常被指阻街和亂抛垃圾

在北角拾荒的陳恭蘭(蘭姐)分享時表示,她拾荒時使用的手推車經常都被指阻街,「放後巷都唔得,放邊都話我阻街」。她在數年前更被食環署便衣控告亂抛垃圾,但其實她只是在拾荒中,把紙皮暫時放置在街上待處理。由此可見,拾荒者的工作空間經常都與公共空間產生衝突,而往往因為拾荒者的工作身份並不合法,而多被相關部門指控阻街等問題,這將大大削弱民間回收能力。

社會不理解拾荒者 面對種種歧視讓其承受極大精神壓力

上水古洞的拾荒者鄺素玲(玲姐)則痛心表示,她的拾荒行動是一直都在支持政府的環保工作,膠樽、膠袋等可回收物她都會收,但政府各部門的行動卻對拾荒者「趕盡殺絕」,執法人員更不理解拾荒者的工作,對其說「辛苦收完咪又係全部都揼去堆填區」,她更遭到其他市民歧視,向她説道「咁樣畀人管你都慣咗㗎啦」,面對社會各界的種種不理解,這讓玲姐精神快要崩潰,在拾荒期間面對極大精神壓力。

上水古洞的拾荒者鄺素玲指政府非但沒有肯定其對環保的貢獻,更對她「趕盡殺絕」,執法部門頻頻阻撓其拾荒,讓她面臨極大精神壓力。(梁祖兒攝)

循環經濟下垃圾是有用資源 大眾需改變對垃圾等於無用的固有思想

綠惜地球副總幹事黃子勁指出,現時大眾對垃圾的看法或需改變,因在循環經濟的原理下,這些垃圾不再只是廢物,而在回收後可轉廢為能,變成有用的資源。因此,大眾對拾荒者的角色定位亦不應再是「垃圾婆」或覺得他們骯髒不堪等,而是垃圾都有其經濟價值,而拾荒者的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環。

綠惜地球副總幹事黃子勁認為現時垃圾不再無用,而是有用的資源。(梁祖兒攝)

議員建議政府研究拾荒者數據再將其納入正規就業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和江玉歡則强調,現時拾荒者面對的種種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們沒有一個合法在街道上拾荒的工作身份,因此建議政府要先着手研究現時全港拾荒者的基本數據,如人口年齡、居住分佈、數量等,然後再探討如何將拾荒者納入正規的綠色就業政策下,提供基本勞工保障。至於拾荒者的討論牽涉多個政府部門,如環境局、食環署、發展局等,他們則表示,現時尚未能決定究竟拾荒者的事務應屬哪個部門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