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三無大廈居民正在適應 施麗珊:推遲一年可以實施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一再推遲的垃圾徵費,原本待先行先試實施一個月後將計劃於8月1日落實,就在明天(27日)向立法會交待的前夕,於今日(26日)傳出消息指,垃圾徵費將無限期押後。一直協助基層市民、三無大廈居民適應垃圾徵費疑難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只須推遲一年,利用這段時間必須做好解說工作,同時增設回收設備,明年可以落實徵費。

她指出,參與先行先試計劃的三無大廈居民,這一個月以來正慢慢了解垃圾徵費的運作,不少居民要求增加回收站以及廚餘機,「最好喺佢屋企附近,5分鐘之內行到嘅,整個三色桶。 」

▼4月1日 深水埗「三無大廈」試行垃圾徵費▼

+3

原打算在4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因坊間反對聲音而押後至8月1日實施,同時在14個點實施先行先試計劃,其中包括三無大廈,包括北河街15號及在長沙灣道58號這兩橦三無大廈。這些居民每戶會獲派20個15公升的指定袋,再由居民把垃圾棄置於食環署垃圾收集站。施麗珊表示,當局在試行初期並沒有告知居民,在垃圾徵費試行計劃下需要做甚麼。

今日消息指出,垃圾徵費將無限期押後。施麗珊回應稱,可以推遲一年以及分階段落實,就可以照常實施政策,政府應趁這一年時間必須做好解說工作,同時增設回收設備。
施麗珊認同早前環團建議8月1日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她表示,政府可以先在有物管的大廈實施,汲取相關經驗最後才於三無大廈實施。她指居民在金錢誘因之下,很樂意嘗試回收,但回收設施需要進一步增加,以及提供更多資訊。

三無大廈附近綠在區區在甚少

試行計劃超過一個半月,她指,居民慢慢開始了解垃圾徵費的運作,惟三無大廈居民多為長者或新移民,不知附近的綠在區區在甚麼地方,對長者而言,拿著一大堆回收物行去太遠的回收站,亦十分辛苦,「最好喺佢屋企附近,5分鐘之內行到嘅,整個三色桶。」她稱,如果設施能方便居民,真的會做到回收。

深水埗區的綠在區區不定期設流動回收點,不過對檔房戶而言,因為家中空間有限,難以儲大量的回收物,待有流動回收點開啟才回收。她建議,多設流動回收點,其開放時間亦要加長,避免居民因要上班而錯過了流動回收點的開放時間。

居民認為另外使用指定袋並不環保

她表示,廚餘回收設備在深水埗區亦十分少,居民亦會想嘗試回收,但無奈回收站太遠,「(指定)膠袋只係揼嗰一刻,廚餘或者其他包裝,大型物件點揼,呢啲佢哋都會擔心。」她又提到,大部分居民會把在街市買餸的膠袋,二次使用作為垃圾袋,如果另外購買指定袋去掉垃圾,並不環保,「環保署整咗最唔環保嘅嘢。」

深水埗區住了不少長者,施麗珊指,有不少行動不便住戶習慣會把一袋垃圾放在走廊,再由鄰居幫忙丟棄。她引述住戶會擔心,將來可否為沒有使用指定袋的鄰居丟棄垃圾?又可否把鄰居的垃圾放進自己的指定袋?

她表示,先行先試計劃開展了超過一個多月,各社區內的回收設備正急速增加,但針對三無廈的幫助似乎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