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93%青少年因學習壓力受情緒困擾  3成人不會求助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在今年7至8月以不記名方式訪問了1624名中四至中六學生,了解青少年的煩惱與壓力。調查顯示,76%青少年指最大煩惱來源是學業,其次分別是佔6%的人際關係及經濟。
而93%受訪青少年青少年因學習壓力或煩惱受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但3成人不會求助。專家提醒,家長應多問子女感受多於只關心學業進度及成績,建立關係,讓子女將家庭視為『避風港』,而非壓力來源。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青少年指最大煩惱來源是學業。(鄧穎琳攝)

76%受訪青少年最大煩惱來源是學業

逾七成半受訪青少年認為,最大煩惱來源是學業。若10分為極大壓力,0分為沒有壓力,學生平均就『沒有信心應付文憑試』的項目給予7.8分。遵理潮指數創辦人梁賀琪形容有關評分屬預期之內,惟『擔心日後的就業出路』平均分達7.78,顯示學生除了擔心面前的考試,亦認為中學成績對人生有重大影響。

調查又發現,93%學生因學習壓力或煩惱而受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當中合共27%感極大困擾或頗大困擾,另有29%是屬輕微困擾、37%屬一般困擾。至於面對學習壓力時會否求助?約6成人表示會向認識的人求助或傾訴,但同時有3成人表示不會求助。而不找人傾訴或求助的原因主要是無必要,其次是不想別人知道。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左)強調,長期積累壓力對學生而言並非好事,不少自殺學童家長事前未能發現子女隱藏問題。(鄧穎琳攝)

曾展國:3成人不求助是警號 家長應著重感受性對話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直言,3成人不求助是一個警號,強調長期積累壓力對學生而言並非好事,直言不少自殺學童家長事前未能發現子女隱藏問題,他建議家長勿過分望子成龍,不宜將自己兒時期望加插子女身上,反而應按子女強弱項作建議。

他解釋,每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學業、考試及入大學只是人生其中一個部分』,若父母只將溝通集中在學業問題上,過於側重學業,或令子女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發展出問題。

他直言,現今青少年多於網上求救,少向家庭求助,惟朋輩建議未必合適或有用。他建議青少年不應隱藏情緒及壓力,而父母與子女溝通時,可以感受性對話『今日返學開不開心』代替『就考DSE了,快溫書!』,相信有助建立親子溝通關係及渠道,令子女感受到家庭是自己的『避風港』,而非壓力來源。

26%學生認為學校支援不足

另外,調查亦有問及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支援是否足夠,有26%受訪學生認為不足夠,38%則認為足夠但有改善空間。至於為何學校未能提供足夠情緒支援?最多學生認為『學校只著重成績及操行』,其次是『老師輔導能力不足』。

曾展國稱,以上可能只是學生的感受,不一定等於事實,明白學校緊張收生及教好學生,但建議學校應該更著重發展全人教育,照顧學生在成績及操行以外的需要。他又期望,社會整體可以鼓勵更多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