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兼少運動 頸椎病趨增 骨科醫生:最年輕病人僅16歲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智能手機普及,造成「低頭族影響」,脊椎病愈來愈趨向於年輕化。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曾披露,其物理治療部每年有兩成頸痛新症,當中近三成的求診人數在40歲以下。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專科醫生葉紹亮表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少運動,頸椎病趨於年輕化,他接觸到的個案,「最小的求診病人只有16歲!」

葉紹亮醫生認為低頭族影響很可能是求診年輕化的原因,他並示範自己平時使用手機的姿勢。(袁澍攝)

「脊髓神經病變」(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往往由頸椎退化及勞損引致,多與年齡及遺傳相關。葉紹亮醫生表示,該病的患者通常5、60歲以上,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2、30歲個案增多,可能與長期使用手機有關。人們長期低頭用手機,導致頸椎椎間盤受壓而突出,壓迫神經,若不正視,會引起長期病痛,難以根治,情況嚴重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他並透露,前來求診的病人最年輕的只有16歲;而嚴重到需要動手術的病人,最年輕的只有18歲。

頸椎骨間的空間收窄 可能壓迫神經線

葉紹亮指出,人的神經線連通身體各部分,正常人的頸椎骨塊間有足夠的空間給神經線;而如果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增生,則會令頸椎骨間的空間收窄,有可能壓迫神經線,引發痛症;神經痛非常痛苦,患者會覺得不同程度的刺痛、針扎、電擊、撕裂、灼熱、冰冷、麻痺或痕癢等,「如同石塊壓住神經線,長期會導致神經線變形」,甚至會影響病人情緒。

葉紹亮醫生表示,如果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增生,則會令頸椎骨間的空間收窄,有可能壓迫神經線,引發痛症。(袁澍攝)

飽受折磨18年 林小姐:痛到覺得人生已經沒有希望

年約50歲的林小姐任職護士,曾因為工傷導致肩頸受傷,其後遭受脊髓神經病變折磨18年。她表示自己首先從左肩出現閃痛和麻痺,隨後右邊亦開始疼痛,接着蔓延全身,「除了腹部不痛,每一處都痛,如同電擊一般,還經常頭暈頭痛」。她憶述別人只是輕輕拍了她的肩膀,她都覺得疼痛到極點,「如果生仔有十級痛,我起碼有八級。」

曾受CSM病症折磨18年的林小姐表示,該病非常折磨人,「如果生仔有十級痛,我起碼有八級痛」。(袁澍攝)

同事都升職了 自己只有疼痛 失卻生活

病痛更傷及林小姐的精神狀態,她形容自己因疼痛關係,除了工作,就是在家裡休息,很多同齡的同事已經升職,而她只能拿着「輕工紙」做一些最簡單的工作。她形容自己當時完全失去了所有生活,「連書都看不了,痛到覺得人生已經沒有希望,覺得自己要如此痛苦地死去。」

從一開始受傷入急症室,再轉入普通病房,後又求診專科,其間吃處方藥、接受物理治療、脊醫、針灸……18年來林小姐嘗試了多種治療方式,但均只有短期成效;直到去年(2018年)5月接受了微創手術。醫生於她前頸處開一個5公分的孔洞,切除骨刺增生,並在尾三塊頸椎處置入鋼片及用螺絲固定移位。手術效果很好,林小姐形容「痛感即時減去五成,頭痛、頭暈也不見了」,頭頸部可以前後左右自由移動,精神亦可集中,因此她也恢復了看書的習慣,並在學習沖咖啡。

做完手術的林小姐認為自己慢慢找回了本屬於自己的生活,她在手機背面貼上貼紙提醒自己,不要回望過去痛苦的日子,要努力讓自己開心起來。(袁澍攝)

專科醫生:有病早醫 預防勝於治療

葉紹亮醫生指出,很多人會出現頸痛、肩胛骨痛、手腳麻痺等症狀,但往往直到病症晚期才前來就醫,他建議出現症狀應該及早就醫,否則康復效果會大打折扣。

葉紹亮續指,若是到拿不了筷子、無法扣釦子,無力上落樓梯的程度,就要考慮接受脊椎手術。2018年底,港安醫院已斥資千萬元,引進全港唯一的O型臂「O-armO2」,配合手術實時導航系統,可在講求高精確度的手術中派上用場。葉紹亮透露,病情不嚴重的病人,甚至可以手術當日出院。

比起治療,葉紹亮醫生主張預防多於治療,他建議:一、少使用手機,並注意姿勢;二,多多運動,尤其是游泳最為推薦,因為浮力對頭部有承托力,且換氣動作可以放鬆頸前肌肉、強化頸後肌肉;三、戒煙,煙草中尼古丁成分亦會影響頸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