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19】設100億元醫療穩定基金 醫生憂「得個擺字」

撰文:鄭翠碧 陳倩婷 張美蘭
出版:更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天公布,政府在2019/20年度的醫療總開支預算達886億元,當中有699億元為醫院管理局的撥款,撥款按年增12%,逼近700億元。另外,政府為顯示對醫療的承擔,更加擲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稱可應付突發情況及避免受經濟不景影響。
不過,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狠批政府並無制定使用100億元的具體方案,並不能協助改善服務,「政府好叻預留嘢,但無方法用是無意思的﹗」他斥基金現時只「得個擺字」。
另有醫生及病人組織認同應為動用基金訂立清晰具體的準則。而有份「成功爭取」設立基金的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就表示,建議政府在經濟不景氣,需要凍結或縮減醫療開支時就動用基金。

預算案預留逾7億元改善醫護人員薪津。(資料圖片)

政府在2019/20年度的醫療總開支預算達886億元,當中有806億元為經常開支,增長率有10.9%,另佔政府經常開支18.3%。

醫院管理局在2019/20年獲得的總撥款達699億元,較上年度原來預算624億元增加75億元(12%),亦較上年度修訂預算增55億元(8.5%)。其中,經常撥款增至688億元,較上年度原來預算增加73億元(11.8%),亦較上年度修訂預算增加53億元(8.3%)。

醫管局在新年度增加506張急症及康復病床,並會陸續在天水圍醫院、北大嶼山醫及香港兒童醫院增加新服務。

然而,醫護人手依然是一大難題。根據預算案帳目資料,2019/20年度預算醫管局醫生較上一年度修訂預算的人手淨增長僅為188名;醫生總數增加至6684名,其中494名為駐院實習醫生,顯示實習醫生是新增人手主要來源。至於護理人員總數為27,570人,按年度增加845人,其中見習人員佔700人。

2019/20年度預算案-醫療衞生着墨(節錄)(01製圖)

醫護人員怨氣「谷到爆」,政府預算在2019/20年度增撥7.21億元予醫管局以挽留員工。醫管局消息稱,2019/20年度增加220個資深護師職位、數十個藥劑師獲升職等。而醫生候召津貼亦獲增加55%。現時醫生候召津貼分三級,分別是2750元、4750元及5750元,涉及5,000名醫生,新年度將增至4,263元、7,363元、8913元。此外,基層支援人員職系亦增加起薪點,現時正與工會磋商中。

政府消息指,新年度醫管局將增加醫護人員特別酬金計劃津貼(SHS)20%。醫管局消息人士則澄清,並非每名醫護人員參加SHS時劃一提高20%津貼,而是整體撥至SHS的資源會增加20%,加幅可能是擴大合資格申請津貼的範圍,或每名醫護津貼會稍為提高,尚未落實做法。

100億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應付突發情況 

另外,政府宣布預留100億元作為「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如醫管局面對突發情況時可動用。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基金是用作應對不時之需。他舉例指,如在下年財政預算案前,醫管局向政府提出希望發展新服務,需花費50億元,而政府若當時財政狀況不足以支付50億元,部分資金就可由基金支付,政府在審慎考慮醫管局的計劃後,會將申請要求連同財政預算案草案提交立法會審批。而若醫管局遇突發情況,急需向政府申請撥款,政府亦會在審視後立刻把議案交到立法會審議。

消息人士強調,穩定基金做法如同一個安全網,目的是為了顯示政府重視醫療,對醫療服務有承擔,公立醫院服務不會因任何突發狀況或經濟周期下行而受影響,並令前線醫護安心,而非預測未來政府財政將出現不穩。消息人士又認為,醫管局每年獲得撥款約600多億元,100億元基金相等於2個月的營運開支,故相信金額充足。每次醫管局可以申請的金額不設上限,政府會視乎情況,再決定會否再注資基金,政府無預計該100億元穩定基金的使用年期,亦不設種子基金;如不使用時會放在庫房。

↓財政預算案2019懶人包 派糖措施逐樣睇↓

+11
來年料增設500張急症及復康病床。(資料圖片)

郭家麒:憂100億基金是500億醫改儲備翻版 得個擺字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狠批政府,並無制定使用100億元的具體方案,並不能協助改善服務,「政府好叻預留嘢,但無方法用是無意思的!」他質疑,政府在多年前亦曾稱預留500億元儲備作醫療改革,但其後將其中200億元撥回庫房,今次的100億元猶如500億元的「翻版」。他反問,到底是醫管局不肯用錢、不懂得用錢,「抑或是醫管局與政府之間配合做場戲?」他斥基金現時只「得個擺字」。  

對於政府增加資深護師職位,郭家麒批評做法是「嘥氣」,未能挽留現有的年輕護士,「他們做到死,做到走咗(離職),都未升到那個職位啦!」

過去十年醫管局撥款增幅及佔政府開支比例。(01製圖)

而關注病人權益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批評100億元基金沒有具體用途是「躉咗喺度、不能用到」。他指出,雖然歡迎有100億元作基金,但就懷疑內容不清晰的「預留撥款」是否能真正落實到位,建議把基金改為給予醫管局的「發展基金」,以資助醫管局的創新服務。另外,他對於今年預算案增加在醫療的資源感鼓舞,亦歡迎新增用作擴闊藥物名冊的4億元,期望政府未來可再提升藥物的資助水平,並檢討臨床用藥指引,才能令病人受惠。

↓↓↓點擊查閱 醫管局過去十年,經常撥款與政府開支比較↓↓↓

杏林覺醒成員、屯門醫院心臟專科醫生黃任匡就歡迎政府設立100億元的基金,指出在經濟差時,市民無力負擔私營醫療服務,更多人會湧到公院,服務需求會上升,但撥款若減少,就對醫療體系有影響。不過,他質疑100億元未必足夠,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下,經濟環境或很快就不太明朗,「醫療總撥款有800多億,100億是否足夠是值得商榷。」他補充,應急用途很難具體寫明即甚麼時候可動用,但亦認為若有更清晰的準則就更可取。

另外,他認為,醫療撥款仍佔本港GDP(本地生產總值)一個很小的比例,追不上已發展國家,認為有需要再增撥,而增加SHS等金額亦非長治久安之法,「每次加錢,部門都會叫我們返工,但我們會說,『我想放假,我唔想要你的錢!』」他認為長遠必須做好人手規劃,並重申政府無回應單程證政策,見不到有改善的曙光。

護理人員的流失率近年高企。(資料圖片)

「如當年有這基金,就可拿錢渡寒冬,不用刪減人頭」

而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就稱,100億元的基金是由他、袁國勇教授和龍振邦醫生提出的建議,現為政府所接納,他支持及歡迎政府的方案。他解釋,過往15年中,約有5、6年曾出現凍結或縮減醫療開支的情況,近年即使經濟向上時,亦曾有緊縮開支的情況出現,「經濟差就減人頭、儀器,但服務無減,後遺症會在10年後出現。」他計算發現,過去15年凍結或縮減的醫療開支約為50、60億元,故他向政府提出成立100億元的基金,「如當年有這基金,就可拿錢渡寒冬,不用刪減人頭,儀器也可換新的!」

對於有批評指動用準則模糊,他就建議政府在經濟不景氣,需要凍結或縮減醫療開支時就動用基金。他並指滿意財政預算案的醫療部分,認為政府在部分用字上,反映政府願意重新承擔醫療開支,「十年前常想方法做融資減磅」,亦反映政府認為醫管局的管理有改善的需要,未來應加強監察。

↓↓↓點擊查閱 醫管局醫生、護士入職VS離職情況↓↓↓

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發言人表示,對政府未有針對性就專科培訓投放資源感到遺憾。發言人又強調,大約九成醫科畢業生會繼續在公營醫療系統接受不同專科的培訓,醫專相信強化專科培訓的配套可減低醫生流失率,是有效紓緩醫生人手短缺的策略。

另外,醫院管理局發新聞稿,主席梁智仁表示,欣悉政府增加醫管局的撥款之外,亦預留100億元的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充份表達對公共醫療持續發展的承擔;又感謝政府大幅增加2019/20年度撥款,其中包括超過7億元是用作挽留人手的額外經常撥款。醫管局計劃透過有關撥款,改善前線員工的薪酬待遇和晉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