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乙明邨「插針」建組裝長者屋未諮詢區內意見 長者表明不搬走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房協計劃在沙田乙明邨的一幅空地,以組裝合成法(MIC)興建一幢10層高的長者屋,預計可提供70個單位,並在2022年落成。該區區議員丘文俊表示,事前未曾接獲房協的通知,要再了解細節,但認為邨內的公共空間及休憩用地甚少,對「插針」建屋的做法感到到奇怪。
居住邨內的長者對搬進長者屋的反應不一,有人直指住在現居30多年,寧交貴租亦不想改變;也有人對長者屋抱觀望態度,「興建好了再實際看一下才決定搬不搬。」

房協計劃在沙田乙明邨明耀樓旁邊和街市之間一幅空地,即圖中的位置,建組裝長者屋,共70伙。(張浩維攝)
丘文俊認同乙明邨的人口老化問題明顯。(張浩維攝)

區議員此前多次查詢 未獲房協確認

沙田乙明邨在1981年入伙,至今38年。乙明區區議員丘文俊認同,邨內人口老化問題明顯,「始終81年入伙至今都38、39年。若30歲搬進來,現時都差不多70歲了!」

對於房協計劃在明耀樓旁邊和街市之間一幅空地建長者屋,丘文俊曾在1月18日去信前房協查詢在邨興建長者組合屋事宜, 房協書面回覆指「目前尚未確實有關的試行項目」。他至今日(1日)下午約兩點才收到房協的稿件。

丘文俊直指做法奇怪,「在舊有地方起樓難度相當高,區內團體有不同意見;甚至是否真的規劃出來,我抱懷疑態度。」他擔心,興建長者屋或會影響現有居民的生活質素,包括減少了邨的休憩用地、增加區內的交通壓力等,「若起好後,四面八方的房協的公屋居民都可以遷進來時,本邨居民並不是直接受惠,阻力便會較大。」

至於騰出的單位是否會讓乙明邨的邨民優先使用,還是會公開讓房協的甲類公屋人士、以全港的公屋輪候冊人士使用等,也是居民關注的問題。丘文俊解釋:「乙明邨內都有不多的擠迫戶,也有三代同堂長幼共聚居住計劃;其實都不夠單位供應」,現時因為房協公開的資料不多,難以對計劃下評價。

85歲​鄧婆婆:寧願食腐乳也不搬走

事實上,房協早已在乙明邨內三座大樓低座,劃了部分單位作長者單位,搬遷部分的長者寬敞戶。不過單位亦未有改裝,僅以較便宜的租金作招倈。

住在乙明邨30多年的鄧婆婆,現時以月租1,600元獨居於一個約300呎的單位內。由於她今年85歲,符合滿70歲寬敞戶大搬細的終身免租安排,但她揚言不會搬屋「寧願無錢買菜,食腐乳也不願搬走。我住慣了這兒。」

對於長者屋內會提供扶手、平安鐘、低台廁所等無障礙設施等,每天都出去打門球的鄧婆婆坦言暫時未需要,「除了廁所去水有問題,其他對設施都滿意呀!我自己都裝了平安鐘。」

鄧婆婆身旁的衣車陪伴了她30多年,直指細單位肯定放不下衣車。(張浩維攝)
鄧婆婆現居於一個約300呎的單位內,月租1600元。(張浩維攝)

難忘與夫共住生活 寧付貴租不願搬遷 

鄧婆婆又憶述,房協早年已出信要求她遷至邨內較小的長者單位,「我先生過身兩、三年後(房協)就找過我了」,但坦言對單位有感情,即使搬遷後的租金僅約1,000元也絕不考慮。她說:「搬去細單位,很多東西要丟掉,又不知道要搬去第幾座」,屋內亦放了一座已有30多年歷史的衣車,「我看過較小的單位,絕對放不下它!它在,我才有安全感。」

問到是否喜歡與現有的鄰居相處,鄧婆婆點頭指大家都是朋友,「若無端端搬我去其他地方,所有人都不認識,有事發生也無人幫忙!」

鍾婆婆認為單位沒有大問題,不一定會搬至長者屋。(張浩維攝)

97歲伯伯持開放態度

至於居於鄧婆婆隔壁的97歲沈伯伯及82歲鍾婆婆,兩人坦言對計劃抱開放態度。鍾婆婆認為現居的單位沒甚大問題,惟沈伯伯曾跌斷腳,現時出入要助行架輔助及使用輪椅,大門的位置不夠闊,加上廁所較狹窄確實對生活帶來點不便。

鍾婆婆說:「伯伯洗澡要加便廁椅,有點窄又要人幫助。出門要先在大門開輪椅,再要他在走到門外坐下來。」未來會否搬進長者屋?她認為計劃對長者有一定吸引力,但她則要先待長者屋建成後實地考察後才再作決定。

沈伯伯跌倒後要以步行架輔助出入,鍾婆婆每日在旁細心照顧。(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