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七成人不滿政府擬放寬PM2.5標準 促與世衞標準接軌

撰文:李樂天
出版:更新:

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8月1日)與多個環團發布港人對環境及政府調整指標的意見,發現有52%受訪者不滿現時香港空氣質素;有73%不滿政府擬放寬PM2.5的標準,望政府聆聽民意,與較嚴謹的世衛標準接軌,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有調查發現,52%受訪者不滿現時香港空氣質素。(李樂天攝)

政府今年三月對於空氣質素指標作出檢討,建議把可吸入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由每24小時每立方米75微克收緊至50微克,但與此同時,每24小時容許超標的次數則由現時的9次增近三倍至35次,做法惹社會質疑是放寬指標。由19個不同團體及單位組成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關注組,就此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了解市民的意見。

港民研在6月19至20日透過隨機電話,訪問了574個18歲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數據顯示大部分香港市民不滿現今香港的環境,以及政府修改空氣質素指標未達世衛水平,近半數認為政府的建議會令香港空氣質素變壞,近4份之3市民不滿政府放寬超標次數。

港民研總監鍾庭耀表示:「調查顯示市民不同意政府的調整。而逃犯條例風波也會增加反政府政策的比例,但影響不大。」

鍾庭耀表示調查顯示市民不同意政府的調整。(李樂天攝)

出席發佈會的團體代表均批評政府以「英國和歐盟都容許超標35次」作調整的辯解是混淆視聽。環團指出,香港的一般監測站離地16米,比起倫敦的2米量度的空氣差很遠,不可類比。

團體亦批評政府調整微細懸浮粒子PM2.5指標的同時,未有為臭氧作出類似的調整,質疑政府根本無心為民著想,從來沒有把市民健康放在眼內。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引述學者指出,政府現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環保方案,亦沒有目標,政府近年所有的環保政策都失效,因此意圖以技術上迷惑市民來掩飾政策的失敗。

對此,關注組各成員提出了不同訴求,大致上要求政府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為空氣污染提出有廣泛代表性,逼近世衛的標準的指標,保護香港市民的健康。有團體亦要求政府繼續推行公共交通電子化,減低空氣污染的排放。也有團體希望環境保護署引入超級電腦來分析空氣數據,令需時4個月的環境數據模型可縮短至一日完成,大大增強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