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期刊《刺針》:過去十年間增59萬港人疑患抑鬱 半數涉反修例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席捲全港,不少港人精神健康備受影響。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針》(The Lancet)今日(10日)刊登文章,對比2014年佔領運動前後,研究港人在持續社會動蕩下的精神健康。
研究發現,患有疑似抑鬱症(probable major depression)的人數比例,為2014年「佔領運動」前的一般社會狀況的五倍。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PTSD)症狀的人數比例,亦由2015年3月,即「佔領運動」完結後估算的5%,上升約六倍,至去年9月至11月的近32%。研究人員估算,對公營醫療系統所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或出現約12%增長。

反修例運動由盛夏持續至嚴冬。(資料圖片 / 歐嘉樂攝)
+4

《刺針》發表的一項長達十年的觀察性研究,香港大學研究人員把兩次(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針對逾1.8萬名隨機抽樣的香港市民進行的基線調查,與另外兩個階段數據比較,包括2014年佔領運動進行期間及之後對1,213 至1,715名成人進行五次調查,以及2019年社會動盪出現的6月至8月及9月至11月兩段時間內,對1,600 至1,736名成人進行調查。

研究人員通過問卷評估疑似抑鬱症和懷疑創傷後壓力症(suspected PTSD),其中包括曾經直接暴露於創傷性事件,如目擊發放催淚彈或目擊肢體暴力情況等)的患病率、以及出現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人數比例的變化。

不少反修例遊行有數以十萬計港人參與,控訴對政府的不滿。(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5個成年港人  1個患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

研究發現,去年自出現社會動蕩期間,接受調查的 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當中,每五人就有一人 (22%)患有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估計去年有多達約11%的成年人口患有疑似抑鬱症,而2009年至2014年「佔領運動」前的基線水平為約2%,2017年為6.5%。與十年前相比,現時患有疑似抑鬱症的成年人口,相當於增加59萬人,估計當中有30萬人增幅,或與去年社會動盪有關。

對比「佔領運動」發生一年後(則2015年11月),研究發現約2%成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這人數比例對比去年9月至11月的調查,上升至近32%,相當於增加190萬名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成人。研究人員估計,在去年社會動盪期間,懷疑創傷後壓力症的患病率約13%,即相當於約81萬名成人有懷疑創傷後壓力症。研究顯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或以上來關注社會政治新聞和事件的成人,或有較高風險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

示威持續超過半年,眾多衝突埸面令人難以忘懷。(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學者倡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供應

但研究發現,只有少於半數受影響人士表示會尋求專業協助,其餘人士較傾向自我管理、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或擔心隱私問題。研究人員估算, 去年社會動盪,有額外14萬名成人需要尋求支援抑鬱症的門診服務,以及約36萬名成人會尋求與創傷後壓力症相關的支援。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指出,香港顯然缺乏足夠資源去面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香港的人均精神科醫生比例只有英國的約一半,而此前公營醫療門診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64周,故有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供應,讓有需要病人可獲高質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