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半年零收入「再生玩具店」停收玩具 創DIY教材自救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疫情下停課也停學,入校活動無限期擱置,政府呼籲居家抗疫,令一直在做回收及改造舊玩具的社企「再生玩具店」在過去半年近乎零收入,7月終宣布無限期停收玩具,減輕部分租金壓力。
面對遲遲未見終點的疫情,創辦人黎俊業(Paul)坦言,以往工作滿足感源自小朋友及家長不看價錢或包裝,接受二手玩具,以及令殘舊、不完整的玩具有再生機會,但現在幾乎要把三年多建立的一切還原或擱置,是可惜,也是無奈。

▼「再生玩具店」宣布無限期中止玩具回收▼

+10

無法入校教學 難辦興趣班

教育局年初起宣布停課,學生曾短時間復課,又因疫情再次停課。政府決定全港學校可按原先擬定日期開學,但學校須暫停所有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直至另行通告。以往主要靠入校或與機構合辦工作坊、興趣班,教導學生發揮創意、改造舊玩具的「再生玩具店」,幾乎被截斷收入來源。

不少教學機構改用網上教學,Paul不想學生被「限時限刻」,難以親子樂,遂學習拍片,放上YouTube頻道免費共享,估計靠以往盈餘仍可勉強支撐三四個月,豈料疫情稍緩和後,又迎來第三波疫情「巨浪」,「原本只係想疫情下做啲嘢,無諗過疫情會咁長」。

疫情再爆取消暑假活動 損失六位數

7月中,他曾一日接五六個電話,全是取消暑假活動通知,涉及約八萬元收入,疫情下損失金額更達六位數。從每日疫情數字已能預視興趣班短時間內難以復辦,首要應對是「節流」。他提早兩個月結束用作儲存回收玩具的倉庫租約,「起碼慳返兩個月租金同按金」,也要讓兩員工放無薪假。

貨倉積存約2,000件玩具,Paul打算放上網平價出售,最不希望是把玩具當垃圾丟棄。(黃寶瑩攝)

嘆小朋友物質豐盛 曾一人接收6大袋玩具

創辦社企的初衷,是希望把舊玩具翻新、增添趣味性及DIY元素,但後來發現不少有回收玩具的機構,把連鎖店或快餐店玩具、已損壞或不完整的玩具拒之門外,遂展開「玩具再生計劃」,把舊玩具回收、清潔消毒及維修,重新包裝後出售;又定期讓小朋友以一換一形式挑選自己心儀玩具,一次活動最高峰交換逾600份玩具。

Paul曾成「步兵」外出接收玩具,最誇張一次是一家三口、每人揹來兩大袋玩具交收,但六袋玩具最終僅靠他一人之力帶走,儘管已拖來行李箱,擠滿了箱子後,肩上、手上再加一袋,回收工作為身體增添不少勞損,最後只接受市民郵寄。但矛盾是,接收的玩具約6成完整,部分更是全新,連包裝盒也沒有開過,他不禁反思「收太多玩具,會唔會令佢哋繼續買更多玩具?」

談及工作滿足感,他認為源自如何令家長及小朋友不看價錢或包裝,願意接受更多二手玩具,同時把別人認為「無用」的玩具,重新賦予價值,「爛咗玩具玩得返,或有其他用途,例如衣架,做到再生!」

回收玩具工作至七月底宣布無限期中止,Paul計劃申請成立非牟利機構,待有更多資源支撐營運才復辦,估計最快也是一年後的事。

舊玩具加入創意,仍能成為日常用品,Paul又用紙皮製作兩套「再生玩具DIY Kits」,望市民居家抗疫亦能享受親子樂。(黃寶瑩攝)

 製DIY教材套 望居家抗疫仍能親子樂

「節流」之餘,也要「開源」。Paul用紙皮製作兩套「再生玩具DIY Kits」,分別是糖果機及足球機,售價分別168元及158元,各製作300份,盒子裡都是已切割好的紙皮,配合日常生活容易找到的回收物,以及小朋友的創意。Paul直言,這不是一個模型,成品也不會一式一樣,希望他們在製作過程中學習解難,加入少許難度亦是希望家長從旁協助,促成親子合作。

未能受惠於抗疫基金補貼,他曾申請社創基金製作教材套,卻被質疑項目創新性,以及利用遊戲學習及促進家長與孩子交流成效,後來幸獲朋友投資數萬元,教材套終能面世,但擔憂若繼續入不敷支,營運資金僅支撐至暑假末。

他默默清走倉庫內的玩具,感覺像是把過去打拼的一切回歸原點,疫情未見底,社企能走多遠也是未知數,希望捱過這個難關後,仍後會有期,再舊的玩具也繼續有再生的機會。

為了節省租金,Paul向業主提出提早兩個月結束倉庫租期。(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