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古諮會主席蘇彰德:保育由民間討論「更到肉更直接」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古諮會主席蘇彰德去年上任,本身亦為歷史建築物的業主,為保育更不計成本,早年便以9,000萬買入跑馬地毓秀街11號的三級歷史建築,並活化成「F11攝影博物館」。
保育議題近年備受討論,蘇彰德認為近10年較多私人業主、甚至發展商傾向活化歷史建築,「地方嘅故事性好強,令鋪頭特色更加出到來。」他說,本港的保育政策屬鼓勵性質,與其多加規管,倒不如為業主提供經濟誘因。他坦言,在保育議題上民間關注及引起討論,較政府更具影響力,「更到肉更直接」。

古諮會主席蘇彰德於去年上任,認為保育不應單靠政府政策。(黃舒慧攝)

談及私人歷史建築保育,蘇彰德於跑馬地的「F11攝影博物館」是一個較常被提起的例子。當年他以9000萬元購入,諮詢專家意見後,最終復修成現有模樣。他說,歷史建築物的外在顏色屬主觀意見,「好多百年歷史的建築物本身咩顏色都未必知道。」他以自己活化跑馬地唐樓做例,坦言當時不知道要塗上甚麼顏色,唯有請教保育建築師,又翻查同年代的建築物顏色,「唔係估吓估吓,全部都有根有據。」

蘇彰德:經濟誘因更有效

現行政策規定,被列為一至三級的歷史建築,不會有法例規管不得清拆、改動,古諮會亦只會建議業主盡量保留,若業主欲作改動,則需要向相關部門申請。蘇彰德說,政策目的不是規管業主,而是透過溝通及提供經濟誘因,盡可能保留建築物。他又說,業主作出改動前,需要就工程作申請,其他政府部門發現涉及大型工程,亦會通知古諮會跟進,「(古諮會)可以去規管業主做唔做野,點樣做野,甚至逼佢做野,但更有效係有經濟誘因鼓勵佢。」

【歷史建築】大坑戰前唐樓耗兩個月還原本貌 上海批盪重見天日

蘇彰德以9000萬元購入跑馬地的「F11攝影博物館」,並活化成「F11攝影博物館」。(資料圖片)
蘇彰德於訪問中提到,屋宇署就維修歷史建築提供指引,認為業主可作參考。(黃舒慧攝)

事實上,早於2014年政府曾委託古諮會檢討歷史建築物政策,當時曾討論政府應否買下私人歷史建築作保育。蘇彰德說,當時社會對於花巨額回購建築物無共識,現時社會更難做到,「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用50、60億元買(歷史建築),大部份市民會唔會同意納稅人的錢咁樣用?」他認為,在保育議題上不能單靠政策推動,民間討論包括社交網絡、傳媒等「更到肉更直接」,「今時今日歷史建築物唔係話拆就拆,唔係咁容易業主話想點就點。」

山頂何東花園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屬私人物業,最終難逃被清拆命運。蘇彰德指,當時曾討論應否由政府買回歷史建築的業權。(資料圖片)

認同應檢討評級制度 惟現非合適時機

他說,認同應劃一標準對待不同的歷史建築物,亦有必要檢討現行的評級制度,不過強調現時非合適時機。他說,應待古諮會完成為1,444幢歷史建築評級、審視戰前歷史物後,才開展檢討程序。對於有指政府對私人業主擁有的歷史建築物支援不足,蘇彰德指於財政方面,發展局現有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私人業主可就單一維修項目申請最多200萬元的資助;而為促進活化私人歷史建築,業主可根據當局的指引或諮詢古諮會。

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於2008年推出,截至 2020年 1月底共批出74宗申請,涉及8987萬元;此外有45宗申請仍在處理中。

蘇彰德認同應檢討歷史建築物的評級制度,惟現時非合適時機。(黃舒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