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福機構高薪王曝光 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淨薪高過社署副署長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推行20載,一直遭社福界詬病。《香港01》記者翻查近80間機構2019/2020年「最高三層職員薪酬檢討報告」,發現有5間機構最高層人員總年薪逾200萬元,當中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最高層人員,即總幹事李正儀去年年薪更達312萬元,扣除公積金、非現金福利,仍達281萬元,比首長級公務員D3級、社署副署長還,要略高。
另外,元朗大會堂去年因財困,被爆出曾提議要員工自願「捐薪」,文件披露最高層人員年薪達229萬;亦有機構向高層發放逾30萬元現津貼。工會批評,社福界中多年「肥上瘦下」的情況未改善,不少機構以人數多、服務多為高層高薪作「辯解」,但認為準則不明確。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網上圖片)

社署副署長首長級D3級頂薪22.76萬

根據規定,每年獲資助1,000萬元或以上,或資助額佔營運收入至少50%的機構,每年需向社署提交《最高三層職員薪酬檢討報告》。

在眾多社福機構中,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總幹事李正儀繼續「稱霸」,過去一年連同公積金、非現金福利等,年薪達312萬元,為社福界之冠,當中77%、240萬元由公帑支付。

在扣除公積金等項目後,淨年薪亦有約281萬元,即平均每月領23.41萬元,比較公務員薪級表,較首長級公務員D3級(頂薪22.76萬元)、社署副署長每月高出約6,500元。

社署副署長為苜長級D3級,薪金不及個別社福機構掌管人員。(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要員工捐薪 最高層年薪229萬

另外,亦有4間社福機構最高層人員,年薪突破200萬,包括去年為改善財困,曾爆出叫員工「自願」捐薪事件的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有限公司,最高層人員年薪達229萬,當中66%由公帑支付,淨年薪為219萬。至於香港明愛最高層人員年薪亦達228萬;東華三院最高層人員年薪達202萬,淨年薪為161萬;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最高層人員年薪為201萬,淨年薪約176萬。

值得注意的是,5間機構規模不同,東華三院去年獲社署資助14.5億元;聖公會福利協會獲批8.15億元;香港明愛去年獲社署資助11.8億元;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獲資助3.6億元;而元朗大會堂是當中獲得最少,僅得3,294萬元,但其最高層人員領取近229萬元薪金,相等於政府撥款7%。

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去年要員工捐薪,但原來最高層年薪達229萬元。(元朗大會堂網頁圖片)

聖公會福利協會回覆指,所有員工薪級的制定均會參考「整筆過撥款」指引,並按市場人力供求、職位所需之能力、專業技術、責任和工作範疇等作出考慮,且由董事會按既定程序及作出審批,所有員工2019/2020年度薪酬調整乃公務員調整的百分比調整,即首長級和高層薪金增幅為4.75%,而中層和低層薪金增幅為5.26%。

東華三院回覆指,自2000年推行整筆撥款至今,受資助的社會服務單位由100個增至現在的171個,服務受惠人次大幅增至222,694,現時員工超過4,000名。2019/20年度本院獲政府資助16億元,相關資助服務總營運支出全年達20億元。

機構表示,社會服務總主任(總主任)一職是負責管理上述有關的社服單位、服務及員工,其職級與社署類似職位之職級相若,但高級職員之整體薪酬福利與政府資助金額無關,不會因政府資助金額的增減而調整,同時高級職員也沒政府員工的其他福利,如房屋津貼、旅遊津貼等,又指總主任一職,於2019/2020年度的淨年薪約為161萬元,較2018/2019年度減少了百分之2.3。

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有限公司、香港明愛及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截至昨晚(1日)截稿前未有回覆。

社署回覆指,以上五間機構,按機制的評估,其第一層員工由社署資助支付的部分為可接受水平。

東華三院。(資料圖片)

東華高層領30.4萬元津貼

另外,《香港01》記者發現至少有4間機構向最高層人員發放逾10萬元現金津貼,包括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扶康會、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及東華三院,當中以東華三院的金額最多,達30.4萬元。

東華三院解釋,該職位於2019/2020年度期間大部分時間出缺,須由署任人員擔任,該筆為數$304,658津貼當中,為署任津貼及其於上一年度考績表現而發放的獎金,並非年度固定金額,須視乎該年度人事任聘狀況,每年或有變動。

扶康會回覆指,董事局委任時任副總幹事於2019年9月1日起為署理總幹事至2020年3月31日止,該筆款項為署任津貼,準則乃參照公務員的署任津貼而安排。

工會:社福界「肥上瘦下」情況未改善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總幹事邱智恆表示,參考非政府機構一般職位之薪級表,30萬元足以支付一名社會工作助理(SWA)年薪。他直斥現金津貼的制度不透明,「前線不一定會有」,加上發放準則、名目亦未必相同。他認為,社福界中多年「肥上瘦下」的情況未改善,不少機構以人數多、服務多為高層高薪作「辯解」,但準則不明確,難以說服公眾,而元朗大會堂的例子更是離譜。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資料圖片/黃雅盈攝)

檢討小組料今年第一季交建議

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專責小組成員、社總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指,最高層人員高薪「跟足point」是近年趨勢,前線職員則相反,「就算不是肥上,都明顯是瘦下」。檢討小組自2017年起成立,他透露按最新時間表,最終建議將於今年第一季出爐,並於第二季交至立法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