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以大戰藥餘
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帑如何用得其所又再成為各智庫、團體的討論熱點。近期不少討論的聚光燈落在公營醫療開支身上,藥物開支更是焦點所在。
本港公營醫療服務獲政府大幅資助。我們致力維持公營醫療作為低收入、弱勢社羣及其他有需要人士的安全網,確保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終身醫護服務。
本港人口老化、慢性病日趨普遍,醫療需求日益增加,醫院管理局每年均需投放足夠資源予高額資助的藥物及醫療服務供病人使用。藥物開支持續上升,除因藥物成本上調,亦與引進新藥物,尤其治療癌症的藥物,以及擴闊藥物名冊等措施有關。
撰文: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醫生
外界每當提及「藥物開支」,難免引伸至「藥物浪費」的討論。如何做到藥「勿」浪費,一直是筆者與團隊心心念念的課題。當這邊廂有意見質疑公立醫院配發藥物「鬆手」,以致病人家中囤積大包小包藥物時;那邊廂亦有病人要求公立醫院配發藥物時別那麼「手緊」,應多關顧一眾坐輪椅或居住偏遠地區的長期病患者,好讓他們不用經常舟車勞頓往返醫院或診所配藥。每位病人的意見我們都重視,每位病人的需求我們都不能忽視。大智若愚以大戰藥餘,既要確保公共資源運用得宜,也要平衡不同病人所需,確是一門學問。
針對減少藥物浪費,相信大家仍記得醫管局一直推行的「覆配易」服務,透過分期配發藥物,避免病人家中儲存大量藥物。為進一步優化配發藥物機制,醫管局將於三月二十四日起推出新措施,所有出院、專科門診及普通科門診病人的藥物配發期的目標將不會多於24個星期。如病人獲處方多於24個星期的藥物,醫管局會安排病人分期覆配藥物數量。
此外,我們亦有留意不少意見關注病人容易囤積「有需要時服用」的藥物。因此,醫管局亦會按需要調整「有需要時服用藥物」的配發量,避免病人積存過多藥物。我們會貫徹「以人為本」精神,藥劑師會按個別病人的臨床情況和特殊需要而靈活酌情處理。
醫患保持良好溝通,往往對治療事半功倍。為免藥物浪費,如果病人家中有剩餘藥物,醫管局十分鼓勵病人於覆診時主動向醫生提出減少處方相關藥物劑量,這樣亦有助減少浪費。
筆者很明白,部分病人在等候下次覆診期間,或因忘記服藥、病情好轉,甚或因身體問題而自行停藥等,令家中囤積剩餘的藥物。為此,公立醫院藥劑部一直透過「藥劑師診所」為病人解決藥物治療相關問題,教導病人及其照顧者正確用藥方法、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確保病人安全用藥和幫助病人依從服藥,同時亦有助避免病人家中積存大量藥物,從而減低誤用風險及減少藥物過剩形成浪費。
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監察藥物使用及開支情況,務求謹慎善用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在二○二三年至二四度,醫管局藥物庫存中,沒有處方予病人而最終棄置的藥物(主要是備用藥物)僅佔藥物總開支少於0.2%。
為進一步減少病人剩餘藥物情況,醫管局會繼續與病人組織、醫療專業團體及不同持份者溝通,透過臨床藥劑服務、教育宣傳及行政措施,持續優化配發藥物機制。針對藥物開支,在藥物採購過程中,我們亦有嚴格程序確保採購藥物的價格及數量合乎需求。作為以公帑營運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醫管局會平衡應付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的同時,既確保病人得到適切治療,亦會高效地運用有限的公共資源,以符合廣大市民的利益。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