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大獎賽趕客|學者指屬外行人領導內行人 延遲決定或涉管理權
「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香港站首日發生不愉快事件,因賽事超時,賽會在賽事仍在進行時要求觀眾離場引起鼓譟,主辦方道歉兼安排換票補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昨(5日)表示非常不理想。
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指事件明顯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不了解桌球不限時的規定,又或不知誰人能最終下決定延長續租場館等,導致遲了下決定。他指過去香港雖舉辦多次國際賽事,但7人欖球等比賽多是外國專才操辦,認為政府應加大培訓運動賽事管理專才。
劉永松今早(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事件明顯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營運比賽發生,指英式桌球(snooker)比賽一般打35局18勝,與足球籃球不同,屬碩果僅存沒有時間限制的運動,因此時間彈性很大,「火箭」奧蘇利雲最快紀錄只用5分多鐘打出147分滿分清枱,但世錦賽最長一局紀錄卻長達76分鐘,可見差距很大,故在賽事、直播等方面亦不能有時間限制。
他又說,今次事件在體育管理上屬於賦權(empowerment)問題,即誰能有權力決定當下決策,相信主辦方或因不清楚,須層層直達最高級管理層,導致決定有延遲,強調若知道桌球比賽有不可預測的時長,應一早安排誰能當下下決定延長續租,而非每次都要找到最高級領導層。
劉又說,香港的體育賽事管理人才絕對不足,過去兩年政府亦有指示大學提高體育本地人才培訓,雖然香港不時有大型國際賽事,但諸如七欖等比賽,大體上都是外國專才在營運,形容不理想。
他指浸大因應政府需求開設了運動管理相關課程,強調每一項運動推展除商業運作外,亦需對個別運動有了解,以桌球為例,外國即使打通宵亦不會趕觀眾。
立法會議員、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泳舜則指,對事件感詫異,認為不常見,任何大型賽事都想方設法留住觀眾,相信事件是溝通不足所致。他指據其觀察,當日賽事本身已延長2小時,或因與園區溝通不足致未有繼續延長,指交通問題不成立,各大主辦方應汲取教訓,亦見昨晚凌晨1時才完場,大會亦有安排交通。
賽事屬於政府「M」品牌,鄭指「M」品牌贊助一般有場地補貼,不知今次協議是否有同類安排。他又認為事件已對香港聲譽造成影響,是不理想情況,但不能失去信心,因香港仍有許多優勢,包括去年亦有不少賽事成功舉辦,冀主辦方日後能留意,做足預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