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校|收生不足小學開私家班翻生「加辣」 6年內只准用一次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適齡學童數量持續下跌,政府再出招逼收生不足小學合併或停辦。教育局今日(12日)公布最新《小學規劃未來路向優化方案》,針對過去數年有小學因收生不足開辦私立小一翻生,提出「加辣」條件,並取消成本最低的特別視學選項。

一是縱使有關小學翌年再參加小一派位,並成功收夠學生開班,都必須承擔已開設「私家班」全期6年費用,教育局不會恢復資助,也不准收該班學生學費,增加辦學團體開私立小一財政承擔;二是在6個學年內,收生不足小學只會獲批一次開私立小一翻生,因此在該6年內如再次收生不足,有關小學不能再尋求續辦,要在接着3個學年後停辦。

教育局:2025至2031年小一適齡人口減23% 適度有序減少學校

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碧茜在該局網頁「局中人語」撰文,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3年8月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包括考慮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及措施對未來人口所帶來的影響,教育局預計2025至2031年在香港居住的六歲小一適齡人口,將會由48,600名降至37,500名,減少23%,反映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的趨勢將繼續維持,預計未來學額和學校數目會隨學齡人口變化將相應減少。

李表示,教育局將採取「軟著陸」策略,適度有序地減少學校數目,集中資源,提升教育質素,回應時代轉變,確保學生能在穩定的教學環境,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實現全人發展,並同時確保寶貴的公共資源得以善用。

過去收生不足小學除了可選擇開辦私立小一作翻生機會,也有如鮮魚行學校等透過特別視學,成功憑具有優質教育而獲准「復活」,可以再次參加小一派位,不過教育局今日公布的新安排,已取消特別視學這個選項,並調整了餘下3個選項:

(i)擴大「合併」和「停辦全部或部分級別」方案的申請資格至全港所有資助小學;
(ii)獲批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的資助小學,須以私營方式營運該屆別六個學年,直至該屆別的學生完成整個六年的小學課程;及
(iii)曾獲批開辦私營小一班級的學校,如在其後緊接的六個學年第二次未能在小一派位下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則不可再次申請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班級的方案。

教育局。

收生不足小學開私立小一須負擔全期6年費用 政府不會恢復資助

過去數年,多間小學因小一收生人數少於16人開班準則,無法獲資助開辦小一班級,轉開私立小一「續命」。根據現行機制,若這類小學翌年再參加小一派位,並取錄足夠人數開小一班,原先「私家班」可以重新獲發資助,即有關學校辦學團體只需備有一年開辦私立小一財政,即可博翻生機會。

根據教育局今日公布的最新版本《小學規劃未來路向優化方案》,局方出招阻止學校用此方法「續命」。

新方案規定,由2025/26學年開始,學校可申請在未能開辦資助小一班級的學年,開辦私營小一班級,惟所開辦的班級須以私營模式營運,直至該屆別的學生完成整個六年的小學課程。即使下一學年在小一派位中能獲派足夠學生人數開辦資助小一班級,原本獲批准開辦的私營小一班級,亦須繼續以私營模式營運,直至該屆別的學生完成整個六年的小學課程

具追溯期 近6學年曾開私家班小學不能再申請辦私立小一「續命」

教育局又指,辦學團體及學校須自資為該屆別的學生營辦小學課程,而不應就營辦的課程向學生收取學費,亦不涉及政府額外資源。

新方案又針對曾「救校」成功學校,規定曾因收生不足而開辦私營小一班級的學校,如在其後緊接的六個學年內,第二次未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則不可再向教育局申請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班級的方案;該規定同樣適用於過去六年內(2019/20至2024/25年度)曾開辦私營小一班級的學校。

「求生不能」收生不足小學3年後不再獲任何政府資助

當局又指,該類學校如不與其他學校合併,或停止營辦全校或部分級別,教育局會於學校第二次未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的學年之後的第三個學年起,停止向學校發放任何形式的資助。當局會為仍在該校就讀以私營方式營辦的班別學生,提供學位安排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轉往其他公營學校繼續小學課程。

局方亦為收生不足的小學,繼續提供與其他學校合併、或停止營辦全校或部分級別另外兩個方案。若與其他學校合併,並能順利落實及平穩過渡,毋須教局提供學位安排,合併營辦小一的學校可獲100萬的一次性額外津貼。如學校在合併後出現超額教師,可獲准保留教師人手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