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棚意外︱棚未搭好「合資格人士」已預簽安全表 申訴專員批荒唐
近年工業意外頻生,申訴專員公署今(16日)公布一項關於規管職安健的主動調查結果,揭發不少負責檢查竹棚、吊船等裝置安全的檢驗員,在未檢查其安全狀態下,已簽署表格批准使用。甚至有檢驗員在竹棚未搭建前,已簽表確認棚架安全,形容相當荒唐。
建造業5年多發生108宗致命意外 19宗涉及竹棚
申述專員公署在2022年9月展開有關職安健調查,發現從2018年至2023年6月,建造業總共發生108宗致命意外,其中52宗為高空墜下,19宗涉及竹棚。
申訴專員陳積志指,在現行職安健機制下,在進行涉及竹棚、吊船裝置等的高風險作業前,必須先由合資格檢驗員檢查裝置的安全狀態,並簽署指定「棚紙」確認棚架安全。不過公署發現,有合資格人士未有檢查就已預先簽署「棚紙」,甚至未搭好棚架已經簽署,罔顧工人及大眾安全,形容「簡直荒唐」。
公署舉例,2023年,曾有勞工署人員經調查發現,有合資格人士在棚架搭建好之前已經簽署表格,最終被罰款7000元。
申訴專員陳積志:令人懷疑未檢查先簽署情況在業内普遍存在
他表示,涉事合資格人士往往會以一時不小心作藉口,惟其個案之多,令人懷疑未檢查先簽署的情況在業内是普遍存在。他又指,在2018至2023年期間,平均罰款只有八千至一萬多元,相對於高昂的建造費用和收益,罰款「根本就好少」,亦很少判監禁,認為罰則阻嚇力不足。有承建商更被定罪77次,視法律於無物。
申訴專員促勞工處引入抽查機制 建立電子平台上載檢查記錄
陳指必須嚴肅追究其刑責,以法律制裁違反法例人士。他建議勞工署研究就各項高風險作業指定檢查清單範本,要求合資格人士備存檢查記錄,並引入抽查機制;長遠而言,應建立電子平台,讓承建商上載其檢查記錄,從而杜絕提前簽署。
勞工署:計劃今年下半年試用無人機協助執法
勞工署回應指一直重視職安健,已按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展開跟進工作,包括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試用小型無人機協助執法,並研究引入語音轉文字技術以協助錄取口供,提升前線人員執法及蒐證的成效;擴大安全委員會會議的參與範圍,涵蓋高危及安全表現欠佳的私營地盤,以加強風險監控;增加對安全從業員的監察,讓他們更嚴謹履行職責;以及加強監管強制性安全訓練課程的營辦機構及導師的表現等。
勞工署發言人指,亦會加強跟發展局和屋宇署的合作,繼續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並配合科技應用,防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