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墨城展重現九龍皇帝墨寶 有作品涉政治題材:冀觀眾更開明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藝術無疆界,何須墨守成規?中環大館當代藝術館群展「墨城」,即日(23日)起至8月開放公眾免費入場,以水墨畫為主題,包括港人熟悉的「九龍皇帝」曾灶財燈箱「墨寶」,從街頭走入展覽中庭,書寫草根庶民生命力。也有前衛先鋒蛙王郭鞭撻都市下的物欲橫流,更不乏觸及政治議題的展品,遊走觀展間,或許隨時顛覆想像。
大館藝術主管兼策展人之一的Tobias Berger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一眾藝術家立足社會,回應當代議題。至於涉及政治題材的作品,他強調大館一向遵從法律,即使有展品取材自《國安法》,內容亦見正面。他亦表示,藝術作品具不同詮釋空間,部份人或會執意誤解,惟期望眾人觀賞藝術時,擁更開明思想(open-minded)。

▼大館展覽《墨城》部分展品率先預覽▼

+1

展覽共分兩層,參展藝術家不乏響噹噹名字,包括蛙王郭、林東鵬、石家豪、曾灶財(九龍皇帝)等,作品皆以水墨為媒介,各自生輝,探索在現代城市尤其是香港的生活之道、政局變遷。

其中,陳福善《非法移民》探討自六十年代起的偷渡潮;朱興華《求存》,著墨都市下的生存法則,偷呃拐騙會受到制裁,但求存定律當前,「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

九龍皇帝墨寶矗立展覽中庭

邁步登上樓梯,抬頭則是走前衛偏鋒路線、蛙王郭孟浩的《會呼吸的生命體》,即棄外賣餐具,紙袋在天花亂墜,配有其獨有水墨塗鴉,直線抽擊港人的消費慾過盛。最矚目、眾人已久違的九龍皇帝燈箱「墨寶」,矗立在二樓展覽中庭,草根精神亦可登大雅之堂。鄧啟耀《維多利亞公園》,以水墨描繪維園作為城市地標,經歷風雨飄搖下的今昔變遷。

蛙王郭孟浩的《會呼吸的生命體》,垂懸的膠袋、雜物及水墨塗鴉,構建出琳瑯滿目的「消費災難」,也相信會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李澤彤攝)
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大館會遵守法律,同時會以行內人的專業態度維護藝術自主。(李澤彤攝)

大館藝術主管兼策展人之一的Tobias Berger表示,水墨向被視作傳統藝術,但在藝術家的演繹下,可以「非常當代」,包括混合不同媒介,立足社會回應當代議題,透過水墨與時代對話,同時擴大及開拓無限可能性。他又提到,展覽作品題材多元,其中性別及情慾更鮮有於水墨藝術入畫,今次策展正好將之帶入公眾視野,「開放畀大家討論。」

作品呼應《國安法》 策展人:大雨之中仍見到香港精神

展覽中不少作品介入政治議題,其中孫遜的《休克時光》指涉文化大革命,帶有政治隱喻。Tobias表示,早在《國安法》生效前,團隊已著手策展,孫遜的作品亦早於2006年完成。他提到,綜觀全場,林東鵬的《鍍影》是唯一呼應《國安法》作品,但其內容正面,藝術家對本港未來依舊抱持樂觀,「喺場大雨入面,仍然見到香港,仍然見到香港嘅精神。」

孫遜的《休克時光》,探討官方敘事、記憶操縱及真理何在的相互角力。(李澤彤攝)

孫遜的《休克時光》,將水墨畫融入錄像藝術,作品直接將水墨速寫在舊報刊上,加插水泥攪拌車、揚聲器等歷史符號,再配以動畫,對官方敘事、記憶操縱及真理何在作旁敲側擊。

《鍍影》則誕生於國安法通過當日,林東鵬當時於香港藝術館表演,面臨維港景觀,連綿細雨下,城市模糊不清,他用油墨筆「刻鍍」灑落在窗框的雨滴,將清洗及消音的象徵定格,根據場刊所述,林東鵬對未來留下註腳:「雨再大,還是在雨縫裡看到香港。」

九龍皇帝曾灶財的燈箱墨寶,由「中國當代藝術之父」的收藏家張頌仁借出展覽。Tobias Berger指,九龍皇帝是本港其中一個標誌性的藝術人物,對香港藝術史舉足輕重。(李澤彤攝)

清楚理解遵守法律 專業態度維護藝術自主

建制派部份人士及團體經常「檢驗」藝術作品,Tobias認為藝術作品本身的詮釋空間是開放的,「只要你想,你可以解讀成任何事(if you want to interpret anything, you can interpret everything )。」倘有人錯誤解讀,則是其問題,「希望大家都可以思想更開明(open-minded)」。他強調,大館清楚理解需要遵守法律,同時會以行內人的專業態度維護藝術自主。

「墨城」群展將於即日至8月1日在大館藝方舉行,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公眾可免費入場,亦可預約參加導賞團和相關公眾活動。

另一群展「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亦不容錯過,由以已故雕塑家和版畫家夏碧泉收藏的藝術史料開始,帶頌觀眾「考古」本港藝術發展的前世今生。(李澤彤攝)

訪客亦可同步參觀另一個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呈獻、黃湲婷策劃的群展「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以已故雕塑家和版畫家夏碧泉為切入點,探討文獻資料對現今藝術史及文化論述作用。展覽同樣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