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指引出爐 談國家安全無礙港人權利 違法律道德不准探究

撰文:胡家欣 鄧穎琳
出版:更新: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學年中四起逐步推行,距離開科尚餘僅三個月,課程及評估指引今日終於「出爐」,詳細交代課程內容、教與學策略、評估準則等。當中,在學習國家安全議題時,提及「不會影響香港的法治和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香港居民須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安全和法治。
新課程指引為探究議題「劃界」,強調公社科重視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任何違反法律或人倫道德的事件或課題,均不應作為探究學習的題目。」
有通識科老師批評,新課程指引「綁得好死」,由討論內容至分析角度,都諸多限制,昔日能夠討論安樂死、胚胎幹細胞等道德倫理爭議,日後也似乎要禁絕討論。

延伸閱讀:

公社科課程指引:內地考察不應視為學生自選 可取代香港全校旅行

公社科強調多用官方資料 引相片不可誇張 刪「權威意見非定論」

DSE改規則 2024年起考第8科不設限 公社科「肥佬」證書不顯示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學年中四起逐步推行。(資料圖片)

學習國歌所體現的愛國情懷

新公布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指引,繼續沿用上次公布的課程框架,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三個主題組成。

主題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方面,主要闡述自回歸以來,國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期望學生掌握「一國兩制」的內涵,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憲制基礎,並增進對國情的了解,從而促進國民身份認同。

其中,學生將會學習維習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指引在「補充說明」提及,在講授國家安全時,提及「不會影響香港的法治和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香港居民須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安全和法治。

另外,須認識國旗和國徽的圖案的意義;國歌所體現的愛國情懷,又提及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制度;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根據《基本法》在行政主導下各司其職,「相輔相成」。

通識科新學年將改頭換面。(資料圖片)

認識國家有效防控疫情、援助其他國家抗疫

主題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方面,主旨是學習內地現代化過程中,人民的生活素質和綜合國力有所提升,認識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及其願景,以及配合全方位外交政策而參與國際事務的情況。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學生亦會探討香港逐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趨勢。」

例如講授近期的《五年規劃》,學生將學習整體重點與促進國家發展的關係,配合國家的整體發展願景、滿足國家的發展需要,以及提升國家在不同範疇的競爭力。

主題三「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方面,則選取經濟、科技、可持續發展,以及公共衞生方面的課題,讓學生理解人類在當代世界所面對的境況,從而擴闊視野。

在談及「國家對全球公共衞生的貢獻」學習重點時,則提及「有效防控國內疫情,減緩病毒傳播速度」;開展研發疫苗的工作;援助防疫設施不足的國家或地區對抗疫症。在談及個人與公共衞生的關係,則稱「當有疫症爆發和蔓延,應盡公民責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

新學年中四學生將學習公社科。(資料圖片)

違反法律或人倫道德議題不應作探究題目

在學與教策略上,比對通識教育課程指引,以往有不少篇幅提及處理爭議議題的教學方法,稱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議題的多變、複雜和具爭議性的本質。學生應學習從多角度審視議題和資料以及評鑑不同的觀點。

新課程指引則提及,「仍在發展當中的事件或議題」,往往極具爭議,未必具備足夠和客觀可信的資訊,而相關報道和評論亦會因應事件的發展改變,難以讓學生展開持平和具證據支持的討論,故不適宜用作探究的材料,「以免學生誤解事件的發展和過早作出判斷。」而涉及歷史文化、道德標準、法理法治、宗教、民族的課題,沒有正反二元對立的角度。

指引又稱,公社科重視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因此,「任何違反法律或人倫道德的事件或課題,均不應作為探究學習的題目」,以免對學生的價值觀與行為有不良影響。

涉及是非對錯分明、法理清晰的議題,教師應明確地列舉歷史、道德標準、法理等各方面事實,並向學生指出這些議題不存在討論或妥協的空間,更不可肆意扭曲事實發展,從而讓學生對議題有正確的理解。而涉及國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關係的課題,更應從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憲制基礎去理解。

通識科老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則批評,指引的「補充說明」部分,是「封死」討論空間。(資料圖片)

通識教師:指引「綁得好死」 不容討論安樂死議題

通識科老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表示,過去通識科重視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新課程指引明顯在討論上設限,不容個人判斷,指引的「補充說明」部分,基本上以官方事實,「封死」討論空間,例如指《香港國安法》不影響港人權益,但整個立法過程中,社會出現不同聲音,若課堂不能夠提及,變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落差。

資深通識科老師陳志華稱,教師一直能以專業處理課題,但今次指引「綁得好死」,限制分析角度。他又舉例以往談安樂死議題,涉及病人權益引起的道德矛盾,思疑日後是否不容討論。田方澤亦認為,按指引要求,涉及胚胎幹細胞議題也不准討論。

另外,陳志華表示,留意到談及法治部分,只提及「守法」和「司法獨立」等低層次概念,未有指出權力制衡、以法治達致公平社會的內容,擔心日後課堂無空間教授。他指,課程與考評緊扣,惟當局至今未公布試卷樣本,影響教學準備,「只能靠估」。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