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齡:1,600病人疫情受惠於公私營協作 將分流更多病人到私醫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7日)早撰寫網誌,指由新冠肺炎疫情開始,醫管局推出了多個公私營協作計劃項目,包括安排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骨科手術、乳癌手術、腎科透析及放射治療等,至今有約1,600名病人受惠。
他又稱,醫管局會進一步將較穩定的專科病人,分流給私家醫生跟進,讓公立醫院的專科可以騰出資源,照顧一些病情較複雜和嚴重的病人。萬一病人病情惡化,公院亦會隨時接手跟進。

▼7月8日起,「疫苗氣泡」框架下大致維持社交距離措施▼

+15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過去一年多抗疫的日子,為了減低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以及集中人手和資源全力抗疫,醫管局推出了多個公私營協作計劃項目,包括安排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骨科手術、乳癌手術、剖腹分娩及放射治療等,至今大約有1,600名病人受惠。

他又稱,積極發展公私營協作計劃是公營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策略,未來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將會朝著三個方向發展,包括「必須及應急」、「提供選擇」及「共同醫治」。疫情期間公院須縮減服務,不少腎科病人透過「共析計劃」分流到私營醫療機構接受透析服務,治療沒有受到太多延誤。

范鴻齡表示,過去一年多抗疫的日子,醫管局推出了多個公私營協作計劃項目,至今大約有1600名病人受惠。(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公私營協作計劃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透過資助讓病人只需付出與公立醫院相若的收費,便可接受私營醫療服務。除了為病人的治療提供彈性,亦為病人「提供選擇」,病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揀選合適的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服務。醫管局會透過策略性資助的方向和不同制度的安排,確保受資助的協作服務合適和合乎病人需要。

至於「共同醫治」這個概念,主要是將一些病情較穩定的慢性疾病病人,分流給私家家庭醫生協助照顧,已經推行多年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便是其中一個成效顯著的例子。醫管局會進一步將較穩定的專科病人,分流給私家的家庭醫生跟進,讓公立醫院的專科可以騰出資源,照顧一些病情較複雜和嚴重的病人。醫管局會透過監管,確保私家醫生的服務質素與公立醫院一致,萬一病人病情惡化,公院亦會隨時接手跟進。

▼7月29日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向長者派發即日籌打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