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成環保餐具無成份列表 12%含類塑膠物料 環團促規管

撰文:黃穎津
出版:更新:

市面有不少標榜「綠色」、「環保」的可降解即棄餐具,但環保協進會上月抽查25種聲稱「環保」的即棄餐具,超過七成沒有列明成份,更有3款產品含與塑膠類似機能、較難降解的PLA及澱粉合成物。 就「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將於本月8日結束,環保協進會提出3項建議,包括要求生產商需列明即棄餐具成份資料。

類塑物料進入回收系統 無助環保

環保協進會上月在市面上抽查25種聲稱「綠色」、「環保」的即棄餐具,發現有近六成半產品在銷售時使用「100%植物製」、「100%天然物料製作」等字眼,但實際上,當中超過七成產品均沒有列明成份,部分僅稱環保物料或植物纖維製。

在標榜「無塑」的三成半產品中,有3種產品含有與塑膠有類似機能的聚乳酸(PLA)及澱粉合成物(即政府考慮納入管制類別)。環保協進會高級項目主任林嘉瑜指,這些材質需要特定環境或工業用堆肥設施才能降解,相關物料混入回收系統反會降低塑膠品質。

「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期將於本月8日截止,環保協進會提出3項建議,包括管制生產商列明即棄餐具成份資料等。 (黃穎津攝)

環團促定義即棄塑膠餐具 管制成份標籤

「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本月8日完結,環保協進會總監邱榮光就此向政府提出3項建議,包括管制即棄餐具成份標籤,定義即棄塑膠餐具,避免市民被未列明成份的「環保餐具」所誤導;提前實施預計於2025年實施的管制即棄膠餐具措施,避免一方面進行廢物徵費,另一方面繼續製造即棄餐具廢物;加強回收支援,增設更多回收點及餐具租借支援:「宜家問題係環保餐具無標準可以跟,標籤應標明成份,可降解溫度、濕度,先係真正環保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