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斥林鄭棕地政策走數 漏計160公頃棕地 料可建5萬伙公屋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於下月發表,本土研究社及綠色和平發表報告,檢視特首林鄭月娥過去房屋土地政策成果。他們批評林鄭於四方面「走數」,當中承諾發展110公頃棕地作房屋用途,最後只選取約47公頃;同時亦未有完善棕地作業的規劃。
他們綜合過往研究結果及政府資料,估算於規劃署選定的12幅可發展棕地群一帶,有約160公頃棕地具發展潛力,料可提供5萬伙公營房屋。

▼棕地進入郊野公園情況▼

+1

本土研究社及綠色和平發表《始棕要還:官方棕地政策檢視報告》,檢視特首林鄭月娥自2018年至今的房屋土地政策。他們指出林鄭有四大「走數」,首先於2018年「土地大辯論」的文件曾建議短中期發展110公頃未有發展計劃的棕地,不過其後規劃署分兩個階段發表的棕地研究報告,僅建議12個棕地選址、涉及約47公頃棕地發展房屋。

列分散棕地、發展有局限土地 鄰近港鐵站

而於土地供應小組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有潛力的棕地作房屋或其他用途,不過當局未有再檢視餘下約642公頃、具高至中發展潛力的棕地。

他們以公開資料守則向政府索取餘下的棕地資料,包括於兩個階段中被列為「難於短期內克服發展局限」及「非常分散並夾雜於已發展用地之間」的棕地。當中於現時12個選址一帶,發現有約160公頃的棕地可作研究發展,以3.6倍地積比估算,約可提供5萬伙單位。

當中於沙江圍北的用地,政府只選取約5公頃棕地發展,不過毗鄰有約40公頃用地被列為有難克服的發展局限,而有關土地現用作貨倉、貨櫃車場等用途。而於屏山北屏葵路的選址,政府選取約11公頃棕地發展,不過他們綜合政府資料及研究結果,該處有約32公頃未有列入研究面積。當中被列作分散棕地及有發展局限的用地,事實上鄰近港鐵天水圍站,最大面積的一幅更達8.3公頃。

本土研究社及綠色和平發表報告,斥政府棕地政策「走數」。(張嘉敏攝)

此外,他們又批評政府原承諾會透過完善配套及規劃,提升棕地使用效率。當局於兩個階段的報告中,分別指出有18及8公頃棕地應獲保留現有用途,因此不考慮發展。不過,他們從取得資料及實地考察,包括於十八鄉油渣埔村及東大棠荔枝山莊一帶,部分棕地現為車場用途,屬於可重置的作業。

他們指林鄭於競選時承諾保育發展潛力不高個棕地,不過事實上當中有至少76公頃位於保育地帶的棕地無任何保育計劃。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周藹詮(中)稱政府有「收回土地條例」作尚方寶劍,但未有利用發展棕地。(張嘉敏攝)

斥政府不用《收回土地條例》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周藹詮認為,政府應好好利用160公頃的「即食棕地」,批評當局有《收回土地條例》的尚方寶劍,卻未有利用。本土研究社研究員蔡諾正批評,當局保留約26公頃棕地做法「奢侈」,稱他們於現場可見作業者為可重置用途,反映當局未有到實地了解棕地情況。他們建議不應用「保留」政策,建議應透過更好規劃,包括在用地興建多層工業大廈安置其他棕地作業者。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認為發展棕地有主流意見支持,加上研究覓得的選址有交通配套,應兌現優先發展棕地的承諾,而非強推填海或發展濕地。

▼第一階段研究:八組適合發展公營房屋棕地群▼

+16

▼第二階段研究:四組適合發展公營房屋棕地群▼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