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雙Y」駁深圳方案翻叮 接駁經海岸公園恐影響白海豚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廣東省研究港珠澳大橋打通連接深圳,讓深圳能夠經大橋來往珠海和澳門,即由如今「單Y」模式變成「雙Y」模式。有內地傳媒報道,接駁路線由大嶼山䃟石灣對出往深圳蛇口,中間有三個橋躉位置都在港方水域,包括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範圍,如落實料會引起巨大爭議。

有環團擔憂,當大嶼山西北面只錄得3條白海豚,成有記錄以來新低,附近工程一單接一單,海豚生境無法得到平靜,令出沒數字每況愈下,冀發展前考慮對海豚的累積性影響,避免非必要工程。

港珠澳大橋工程一直被批令附近水域白海豚數量大跌。(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14

內媒報道有示意圖 新路接駁深圳蛇口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內文就具體規劃著墨不多,但或意味港珠澳大橋有望從目前的「單Y」(即大橋西邊連接珠海和澳門,東邊連接香港),通過改造變成「雙Y」(即東邊連接香港及深圳)。

有網上示意圖顯示,西面接駁深圳的道路全長19公里,由大嶼山䃟石灣對出的大橋「開叉」往深圳蛇口,主要經過港方水域,中間有三個橋躉位置,由南向北依次為沙洲、龍鼓洲及屯門龍鼓灘附近爛石灣。沙洲及龍鼓洲屬海岸公園範圍,料有大爭議,不過過該示意圖未見於官方文件,只是內地媒體報道。

內地傳媒報道引用港珠澳大橋「雙Y」連接深圳方案示意圖,接駁路經由大嶼山䃟石灣對出的大橋「開叉」往深圳蛇口,中間有三個橋躉位置,由南向北依次為沙洲、龍鼓洲及屯門龍鼓灘附近爛石灣。
+1

環團憂海豚生境滋擾不斷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在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興建時,逾百個橋墩已在海床製造不少噪音,加上工程船不斷,嚴重影響海豚生境,至今在橋墩附近出沒的海豚僅餘下1、2成;倘把大橋延伸至深圳,無可避免與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位置相近,加上三跑、未來有機會出現的填海,相信大嶼山北面工程不斷,無奈說「之前幻想工程完結後,海豚會回來,但工程卻一單接一單」。

即使有海岸保護區,鄭家泰認為,並無能力保護海豚,就如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無法阻止港珠澳大橋及三跑工程,未能為牠們剔除威脅,漁護署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亦顯示,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大嶼山西北面只錄得3條白海豚,是有記錄以來最低。他擔心,若做環評時以近年海豚數據作基線,或忽略海豚多年來面對的累積性影響,期盼大橋延伸段不要展開,還海豚生境。

翻查資料,港珠澳大橋管理局2018年曾公布伶仃洋水域中華白海豚平均分佈數量,確認白海豚已由2005-2006年下跌至2017-2018年的945條,13年來跌約兩成,但仍強調沒有因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對白海豚造成嚴重影響,大橋設計和施工均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白海豚。

曾研「雙Y」方案遭港方反對 深圳另建深中通道

港珠澳大橋由粵港澳三地合作興建,該跨海通道跨越伶仃洋,全長55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總投資約1,200億元人民幣,由籌備至落成歷時15年,2018年10月開通營運。大橋西面「雙Y」分別連接珠海及澳門,但東面屬「單Y」,只連接香港。

在港珠澳大橋規劃初期,深圳已希望參與其中,將大橋同時接駁深圳,形成「雙Y」走線,既加強珠三角城市聯繫,亦紓緩虎門大橋擠塞情況,但港方不同意。政商界廣泛流傳,港府力主「單Y」,是香港和深圳有競爭關係。

港珠澳大橋由粵港澳三地合作興建,該跨海通道跨越伶仃洋,全長55公里。(資料圖片)

在2000年代初,內地大力發展物流業,香港政商界亦希望跟上,港珠澳大橋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香港和珠江口西岸,以至內地其他城市之間的貨流,打通香港西面的物流通道。倘大橋採用「雙Y」方案,服務收費較便宜、不須經過複雜行政關卡的深圳吸引力或較香港更大,貨流很大機會被深圳「截糊」。在港方大力主張下,加上有聲音指澳門未必承受到深圳車流,國家交通部於2004年敲定,大橋將採用「單Y」安排,把深圳排除在外。

深圳其後亦決定另起爐灶,自行和中山市合作興建深中通道,深中大橋工程已於2016年開展,預料最快2024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