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運動預防骨質疏鬆 跑步、舉重、打藍球助提升不同身體部位骨質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要預防患骨質疏鬆症,除了要攝取足夠鈣質外,也要持之以恆做運動,刺激造骨細胞產生新的骨質,才能雙管齊下提升骨質密度。眾多運動中,哪些運動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症? 不少骨質疏鬆症病人對要做運動都有疑問:「我骨頭脆仲要郁來郁去,會唔會仲易骨折?」?其實運動有助病人改善骨質密度及身體功能,但要小心選擇強度合適的運動。
撰文: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林偉雄

當人30歲後造骨細胞功能慢慢下降,腸道吸收鈣質能力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慢慢加快;加上女士更年期後賀爾蒙改變,令骨質流失速度更明顯。適當的運動可刺激造骨細胞,及令骨質生長因子變得活躍,產生新的骨質,為骨骼形成一條保護防線。這種刺激也有助加速身體吸收鈣質,雙管齊下預防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增加跌倒骨折受傷風險。

跑步增腰椎髖關節骨質密度

要提升骨質密度需做負重運動,負重運動是指雙腳踏在地面支撐身體重量,運動時骨骼會承受力量,身體會對這些力量作出相應的反作用力,令骨格及肌肉變得強壯。急步行、跑步、行山、跳繩、跳彈床、溜冰、舉啞鈴、球類運動、太極甚至廣場舞,都屬負重運動。

不同運動會重點活動身體不同部位,也會集中增加該部位骨骼的骨質密度。如跑步主要增加腰椎及髖關節的骨質密度,但提升手部的骨質密度不大。舉重可提升手、腰椎及髖關節的骨質密度。打網球較集中由握球拍的手發力,所以握球拍的手骨質密度提升較另一隻手多。

游水、踏單車不能增加骨質密度

當骨質密度提升到一個臨界點,若沒有增加運動強度或速度,骨質密度不會再提升。所以可適量加強訓練,如跑步逐步加速及加長時間,可持續提升骨質密度。 除負重運動外,平日也應做平衡動作訓練平衡力、做阻力訓練強化肌肉力量,及糾正寒背等不良姿態。

+7

游水及踏單車對提升心肺功能有很大幫助,但無助預防骨質疏鬆症。因為兩者非負重運動,當人在水中,水已卸去不少力量,骨骼不需承受很大力量;踏單車雙腳不落地,故無助提升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患者忌過度轉腰彎腰大動作

已確診骨質疏鬆或曾骨折的病人,也應做運動強化骨質密度,但要留意運動安全性及強度,以免增加骨折風險。如要避免過度轉腰及彎腰,以免身體轉動幅太大易受傷;急速、易跌倒或高撞擊力運動也不宜。對這類病人不建議打哥爾夫球、跳彈床、跑山等。因每人病情不同,建議病人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有關做運動的意見。

做運動不應太急進,如分開早、午、晚各做半小時,較一次過做一個半小時好。不同性質的運動可交替進行,如星期一、三、五慢跑,星期二、四、六做阻力訓練,令身體不同部位訓練更平均。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