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去年4類食品塑膠包裝夠繞地球兩圈 批管制諮詢形同虛設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展開《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諮詢市民對管制膠產品如螢光棒、棉花棒,以及雨傘袋等看法,諮詢本月底完結。四個環保團體今日(7日)發布超市貨品塑膠包裝的調查結果,發現於去年單計米、即食麵等四種食品,其即棄塑膠包裝總長度已近80,000公里,足以圍繞地球兩圈。
環團批評,進口產品的包裝袋並未納入管制即棄塑膠諮詢文件中,而諮詢亦欠缺各類即棄塑膠棄置量等數據,形容是「形同虛設」。環團要求政府計劃全面的走塑藍圖,涵蓋市場上即棄塑膠的類別及棄置量。

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今日公布《超市四類貨品塑膠包裝調查》研究結果,調查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提供的貨品銷售量,選出米、即食麵、中式麵及糖作分析,發現四類貨品去年於超市、便利店等零售點,已售出近2億件。

環團形容,以上四類商品在包裝產品中只是「冰山一角」,批評進口產品的包裝袋卻並未納入政府正進行的管制即棄塑膠諮詢文件中。另外,環團又質疑諮詢文件欠缺各類即棄塑膠棄置量等數據、管制各類即棄塑膠涉及的持分者等關鍵資料。

環團要求政府應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進口、銷售及派發,達致源頭減廢;並制定淘汰即棄塑膠的整體目標及時間表,配合推廣重用容器的配套設施,「而非拋出流於形式的公眾參與文件,將政策制定責任諉過於市民」。

+5

另外,組織ADM Capital Foundation今日發表外賣包裝研究,估計本港2019年棄置即棄外賣包裝多達39億件。研究又指,疫情下本地酒店業及送餐平台的外賣訂單飆升逾50%,料外賣風氣將持續至疫情過後,而外賣包裝的垃圾量亦會繼續增加。

研究審視四項解決外賣包裝問題增加的方案,包括回收、自備容器和堆肥即棄容器,以及建立重用餐具借還服務,評估各種方案在減少堆填的最大效能,以及其成本、推行措施的難度和環境影響。

研究分析指當中以回收和自備容器的減廢潛力最大,料可將垃圾量減少約五成。報告認為政府有必要適時介入,並盡快開展立法工作,避免即棄包裝送往堆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