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將軍澳連接路工程終點在望 成功與將藍隧道「合龍」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1日)表示,將軍澳連接路工程已「終點在望」。他指上月30日連接路的主橋與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將軍澳海上交匯處進行連接工程(俗稱「合龍」),安裝重量超過800公噸的最後一段預製混凝土橋樑。陳表示,工程最後只用了1小時便完成。
他又指,工程團隊現正全速推展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後續工序,以期兩項基建能在今年同步開通,提供更便捷的道路連繫,直接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

陳帆今日發表網誌,表示剛過去的12月30日見證將軍澳-藍田隧道,以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合龍」工程。他指,工程是要安裝重量超過800公噸的最後一段預製混凝土橋樑,當局採用吊重量達1,000公噸的起重船協助安裝,而整個過程從起吊、調較到準確安放在橋墩上,只用約1小時便完成。

他表示,去年2月16日,長達200米的主跨雙拱鋼橋經水路由內地運抵將軍澳灣。隨後五個月,大橋中央的3段鋼橋面,和前後9段鋼筋混凝土橋面,如「砌積木」般陸續在海面上架起。他稱這個有如大型「砌積木」的組裝合成法,是跨灣大橋工程採用的其中一項嶄新建造技術。

陳帆解釋,當局要在內地廠房進行大規模的場外預製組件,並利用先進的大型運輸和吊重建造機械,將預製組件運到香港,然後直接在工地進行裝嵌。與傳統建造方案相比,使用大型預製組件能夠縮短現場澆築混凝土的需要,大大降低因天氣、工作環境變化等導致的不確定因素,並減少對海面交通的影響。

在早前裝嵌大橋的工序,團隊引入了吊重量屬世界級的起重船。但因應「合龍」工序所需及空間限制,起重船需穿過雙拱鋼橋底進出將軍澳內灣以建造連接路,故團隊今次採用了靈活性較高的起重船,吊重量雖然較輕,但足以應付工程所需;同時又可按實際環境需要升降,把起重裝置降低以穿越大橋底的吊重船。其靈活性大大縮減這次「合龍」工序所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