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冠後遺症 醫管局錄13童患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7人需入ICU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逾117萬,當中不少為兒童確診個案。醫管局公布,3月初起錄得13宗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的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病人年齡介乎三至11歲,當中七人更要入深切治療部。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出現MIS-C兒童全部沒有長期病患,約是在康復二至五周出現病徵包括持續發燒、嘴唇紅及爆裂、皮膚出現紅疹等,嚴重者更出現心臟衰竭,須用強心藥物支持。他呼籲即使兒童康復後,家長亦要留意其身體狀況,未染疫兒童則要接種疫苗。

+1

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致淋巴腫脹、持續高燒

在第五波疫情中,公立醫院錄得八宗兒童確診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即使康復兒童中,部份亦出現後遺症。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第二波疫情時本港曾有俄籍10歲確診男童在新冠肺炎康復後約四周出現右頸淋巴腫脹,亦有持續發高燒、紅眼、全身出紅疹及咀唇乾裂等症狀,當時確定他出現MIS-C,亦為本港首宗個案。

關日華指,本港其後一直沒有出現個案,至第五波疫情後湧現多宗兒童確診個案。醫管局由三月初起錄得13宗出現MIS-C個案,分別有12宗是於公立醫院發現及一宗是於私家醫院發現,當中七人須入深切治療部。

個案涉及八男五女,年齡介乎三至11歲,全部兒童過往健康狀況良好,亦沒有長期病患。另外,當中七名兒童沒有接種疫苗,四名兒童於接種後14天內染疫,即疫苗保護未產生效果已感染。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通常在染疫後第二至五星期發生

關又表示,出現MIS-C的兒童通常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第二至五星期發生,病徵包括持續發燒、活動能力減退,以及類川崎病表徵如眼膜炎、嘴唇紅及爆裂、頸淋巴腺腫大、皮膚出現紅疹;亦有個案出現冠狀動脈膨脹、心包積水及心臟衰竭,須用強心藥物支持。

他解釋,目前成年人不見出現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情況,集中在兒童主要因「小朋友免疫系統強啲,炎症發應亦強啲」。

全球近2000宗個案 英美有死亡

他強調,目前全球通報1,900宗MIS-C個案,英國及美國亦有死亡個案,而本港短時間內已有13宗個案,「情況係好令人擔心」。他又指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或出現很強免疫系統反應,接種新冠疫苗則可預防情況,「無機會感染到病毒,就唔會出現發炎」。因此他呼籲家長帶小朋友接種疫苗,亦須留意兒童康復後有沒有出現發炎。

▼兒童醫院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2.16兒童復必泰首日開打情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