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輕生個案創3年新高 防自殺中心總監籲增設精神健康課程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疫情持續逾兩年,學校曾多次停課。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早(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今年4月學校正式復課後,即有四宗學生輕生個案,5月更上升至七宗,數字創三年以來的新高,情況令人擔憂。本月踏入考試季節,各方更要加倍小心留意學生的精神健康。

葉亦認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壓力更大,故需更多支援,希望能夠讓他們對明天有盼望,避免產生自殺傾向及精神問題。他又建議,在現有正規課程之上設立精神健康課程,促使各界對學生精神健康的關注,並「唔好覺得係額外嘢。」

疫情對學生影響大 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加劇問題

葉兆輝今日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引調查指出,今年學生的自殺數字創三年以來的新高,並相信學生是因為在1月至3月期間面對環境轉變,包括同學離校、父母失業等,學生又缺乏學校平台作支援。加上在4月復課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例如測驗、考試,致使學生的壓力大增。

調查亦顯示,學生每日缺乏30分鐘運動,睡眠時間更少於七小時,經常「每晚做功課做到11、12點,朝早6點又要起身返學。」致使精神問題加劇。

教育心理學家梁佩宜亦表示,學生在疫情中多次經歷停課及復課,停課期間學生上網課,其吸收能力較差,與上實體課差異甚大,「上online聽到10至20%,復課時聽到30%,可能有50%,之後兩個星期後又要考試。」課程進度非常趕急,尤其是「高小要考中學、高中要考DSE啲課題無得再教過。」令學生無所適從。她認為,復課前學生應有適應期,並指如學校課程許可,可考慮調整考試,惟稱仍要待學校作詳細安排「如有更多聲音希望調整timetable,應該有容易啲。」

此外,葉兆輝指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壓力更大,惟有此類家庭的支援不足,希望政府、非政府機構能協助此類家庭,讓學生對明天有盼望,只要有盼望,才能避免自殺傾向及精神問題發生。

子女需要家長真正關懷 達致有質素的溝通

梁佩宜表示,家長與子女的溝通非常重要,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單方面問「溫咗書未?做咗功課未?」,但她直言「呢啲唔係傾計」,家長需真正關懷子女,例如透過Whatsapp或Video call與子女建立聯繫,達到有質素的溝通。

葉兆輝建議,希望將精神健康課程融入現有課程,讓各界知道「唔好覺得係額外嘢」,精神健康課程可為學生安排音樂治療,教導學生解難、解壓及work life balance,而除了學生外,老師亦可參加減壓講座、靜觀活動等,只要學校與家庭需共同合作,才能一致地幫助學生。

梁佩宜補充,只要「畀個名份佢(精神健康課程)」讓老師及學生知道它是一個正規課程,應要重視精神問題,使其明白課程是必需品,而不是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