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女科學家推經血自行檢測 指準確率8成 最快3年後推出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子宮頸癌為香港婦女常見癌症之一,但女性往往因拒絕入侵性檢查、或檢查結果不準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蔡佩樺從美國回港創辦「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omenX Biotech),開創一種非入侵性、利用女性月經經血簡易檢測宮頸癌的新技術。

為方便普通女性自行收集經血,蔡佩樺甚至領導研發首個港產衞生巾品牌LA ROSÉE,更克服重重困難找到有合作意向的口罩廠商,開設本地首條衛生巾生產線,製造防止生物分子脫水且抑制細菌生長的衞生巾,使得經血適合用於檢測宮頸癌,以配合新技術落地使用,預計產品2025年可在門市出售,每份300元。

傳統檢測法敏感度不理想 亞洲女性檢測意願僅25%

子宮頸癌危害女性健康,14至50歲女性都需定期檢測,以便一旦患上可及時治療。然而,蔡佩樺援引一項研究的估算數據指, 亞洲子宮頸癌檢測敏感度(sensitivity)僅51%,與全球情況相若,主因是採樣者手法很重要,若未刮到致癌位置,則難以測出疾病。

另一方面,亞洲女性中願意做子宮頸癌測試的僅有25%, 蔡佩樺說:「有啲人話唔想見到啲男性婦產科醫生。」而目前主流的三種檢測方法都需入侵身體,不少女性因怕痛、擔心不衛生而抗拒。

樺盟生物科技創辦人蔡佩樺研發出新技術,可透過檢測衛生巾上的經血,以找出有否患上子宮頸癌,將展開臨床測試。(劉夢婷攝)

將水凝膠採樣片放入衞生巾棉層內收集經血

子宮頸癌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蔡佩樺受一研究結果啟發,認為經血的生物分子具潛力檢測子宮頸癌等疾病,便於2019年開始這項研究。然而過程中發現,「依家啲衞生巾都唔係好適合收集經血,入面會生幾千幾萬倍細菌」,且經血變乾後蛋白質會消失,無法用以檢測。

為解決上述問題,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新技術,將水凝膠製成的採樣片放入衞生巾棉層內收集經血,可防止蛋白質脫水,減少大量細菌。用家可按壓膠質取樣管,吸取衛生巾內芝麻大小的血珠,再放入特定溶液中,約1分鐘溶解後,滴入快測試劑中,便可很快知道結果。

用經血自行檢測有否患上子宮頸癌,用家可按壓膠質取樣管,吸取衛生巾內芝麻大小的血珠,再放入特定溶液中,約1分鐘溶解後,滴入快測試劑中,便可很快知道結果。(劉夢婷攝)

開首個本地衛生巾生產線 25日開售基本版

蔡佩樺表示,為將研究技術落地,團隊輾轉詢問多個境外衞生巾生產廠的合作意向,但被拒絕,又被五六間香港本地口罩廠拒絕,形容團隊「走投無路」,同事甚至擔憂人手不夠兼顧生產線不想做。但她十分堅持,「技術如果落唔到地,啲user(用家)用唔到點算?」

今年2月,終有一間本地口罩廠接受樺盟生物科技拋出的橄欖枝,洽談後決定5月着手由零開始建立生產線,期間嚴格檢驗細菌、螢光劑等指標。蔡佩樺指出,團隊亦希望製作高質素衞生巾保障女性健康,將在9月25日推出第一代基本版衞生巾,售價25至28元一包;一個月後另有專利保護的第二代防經血回滲衞生巾,減少90%至99%經血回滲,助減低患陰道炎風險。

蔡佩樺表示,為將研究技術落地,團隊輾轉詢問多個境外衞生巾生產廠的合作意向,但被拒絕,又被五六間香港本地口罩廠拒絕,形容團隊「走投無路」。(劉夢婷攝)

將展開臨床測試 準確度為七八成

蔡佩樺指出,該項技術已申請國際專利,團隊正與中大婦產科學系及城大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教授合作,開展臨床測試。根據目前的實驗數據,新技術檢測準確度為七八成,但「要經過臨床先知具體數據」。

蔡佩樺預計,3年內可完成餘下工作,料2025年在門市售賣自測子宮頸癌用的衞生巾,市價預計為300元,包括試劑等全套裝,女性可在月經流量最高日使用。

特首李家超早前曾到訪科學園。(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美國返港冀出力 嘆在港做創科難

特首李家超曾在其政綱中強調「無創科,無未來」,本港創科發展確屢失良機,基礎薄弱,面臨「工字不出頭」的殘酷現實。

蔡佩樺在美國從事研究近5年,期間不時回港與港中大教授聚餐,了解到「依家啲年輕人比較冇目標冇希望,讀完創科唔知出黎做啲咩,發展機會好少。」於是她在2018年回港冀為創科發展出力,2019年開始從事自測子宮頸癌研究並註冊公司,開放實習機會給中大學生。

蔡佩樺感嘆,在美國做創科研究效率更高,大約兩日便可拿齊實驗試劑,一周內驗證假設,而香港至少需一個月。至於人才方面,蔡佩樺回憶在美國與同僚聚餐便可促成一個合作項目,但在香港尋找相關研究人士需通過論文上的聯繫方式發送電郵,但「未必搵得到」。

港中大校友傳承基金主辦的「中大創業日」透過不同活動展示中大師生校友創業成果,至今展示逾450個創新項目。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亦首次參加,冀接觸更多創科學生及投資者。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