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六旬漢中風後拿不起叉燒包 「希望之手」助回復手力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中風後,很多患者會手部繃緊。68歲的周先生10年前中風,影響左手活動能力,連最愛吃的叉燒包也難以拿起品嚐。直至一年前,他開始使用「希望之手」進行復康訓練,透過戴上機械手輔助活動,學習重新使用左手。半年後,他的左手肌肉已較容易放鬆,可以拿起些體積小、較輕的物件,跟太太去茶樓飲茶,已能再次親手拿起最愛的叉燒包慢慢品嚐。

10年前中風 復康運動時間短未見成效

今年68歲的周先生10年前中風,左手及身體的活動能力,需要接受物理治療,以往曾在醫院進行復康運動,由人手協助拉筋,令手部肌肉放鬆,惟每次治療時間較短,訓練亦未能有效針對他的狀況及需要,約一年前,他在醫院的訓練也因為醫院資源有限而終止。

機械手訓練較人手拉筋多元且安全

周先生經服務轉介,在家福會物理治療師介紹下,認識到復康機械手「希望之手」這項科技。起初使用機械手,因為手部肌肉相當繃緊,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將機械人設置到手上,但提起首次使用機械手,周先生說當時感到很新鮮。

機械手跟傳統的人手協助拉筋不同,當用家戴起機械手,機械手在輔助他進行手部運動的同時,也會檢測中風患者皮膚表面的肌電信號、即用家大腦控制運動部份所發出的訊息,並將這些訊息實時處理及分析後顯示於屏幕上。用家可即時在儀器看到精準數值,掌握自己的復康表現。

每次的機械手訓練,時間約30分鐘,由物理治療師單對單指導,且能以遊戲形式進行,較人手拉筋多元化,亦較為安全,可減少勞損情況;更重要的是機械手訓練可以在家進行,減少病人要舟車勞頓到醫院或中心,同時減輕照顧者壓力。

周先生10年前中風,影響左手活動能力,約一年前開始使用「希望之手」進行復康訓練,半年後他的左手肌肉已較容易放鬆,可以拿起些體積小、較輕的物件。(相片由家福會提供)

訓練約半年後可拿起小及輕物件 再次拿得到叉燒包

接受機械手訓練約半年,周先生的左手雖然未回復至中風前的活動能力,但左手肌肉已較接受治療前容易放鬆,可以拿起一些體積小、較輕的物件。他與太太到茶樓飲茶,他亦能夠用左手拿起叉燒包享用。看見自己進步,他的心情因而變好,也更有動力繼續使用機械手訓練。

物理治療師指使用前要評估 訓練要有耐性

家福會一級物理治療師吳文浩指,使用機械手前,病人均需經過評估,如手部肌肉過度繃緊、曾經有傷患、或不願意主動參與的病人,均不適宜使用。

吳文浩坦言,對治療師而言,每次設置機械手到病人手上,要一定時間及專注力,訓練亦需要耐性,更要定期上門到訪病人家中,這些都考驗著治療師的毅力。不過,見到周先生進行訓練後大有進步,他亦感到滿足。

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樂齡科技復康訓練。(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家福會:推動樂齡科技需金錢、空間及人手 冀政府協助

吳文浩續提到,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樂齡科技復康訓練,如幫助跌倒風險較高的人士提高平衡力的智能平衡腰帶、訓練協調、認知及注意力的智能木插板等。

家福會長者服務高級經理黃景麗表示,最初是透過跨界別交流,如樂齡科技博覽,認識樂齡科技產品;該會的物理治療師亦會定期出席講座及交流會,了解最新樂齡科技產品資料及發展。

黃景麗續指,推動樂齡科技需要一定金錢、空間及人手,希望政府從不同方面入手推動,包括在資源上的調配,例如讓機構租用有足夠空間、有足夠人手,才能推動樂齡科技,有足夠儀器供長者使用或租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