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希換心|港大專家稱出現契機 盼中港訂立移植器官透明機制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四個月大女嬰芷希前日(17日)完成換心手術,捐贈心臟來自內地,是香港首次批准內地器官送港移植。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今日(19日)表示,今次安排屬「無可厚非、相對合理」,亦是一個契機可就兩地器官移植訂立清楚透明機制。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則稱內地醫生已經常在國際解說國內器官移植優化情況,但信不信由人,料隨香港與內地關係越來越密切,聲譽無端受牽連屬無可奈何。

▼「求心」的4個月大女嬰芷希▼

+2

年幼心臟捐贈難 安排無可厚非

陳智仁今(19日)港台《千禧年代》表示,今次案例特別,芷希只有四個月大,需血液及器官體積合適才可移植,在香港等嬰兒捐贈較難,加上近年香港器官捐贈數字令人失望,每一百萬人只有不足五人,在全球而言偏低,今年更因疫情等原因更低,因此年幼心臟捐贈屬更是難上加難,認為今次安排屬「無可厚非、相對合理」。

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資料圖片)

兩地移植分別在於死亡定義

至於跨境移植方面,他指兩地最大分別非法規問題,而是捐贈者死亡定義,香港接受腦幹死亡病人,而內地則接受心臟停頓過世病人,但隨內地對腦死亡認受增多,更多腦幹死亡捐贈者出現,包括今次案例。他指以往無既定機制,兩地名冊制度非互通,認為今次特事特辦是一個好契機,設立清楚透明機制幫助市民。

內地已優化器官捐贈 已嚴謹規範及清晰透明許多

他指出,以往對內地捐贈主要疑慮為器官來源是否涉器官買賣,但過去10多年,國家嚴謹規範已清晰透明許多,「知影響國家聲譽,已做好多動作」,而醫務衞生局今次與內地有清晰渠道,確保捐贈來源是無償及知道如何過身,相信日後細節可慢慢做到,例如指定幾間三甲醫院,保證捐贈來源等。

▼12月17日 醫管局公布為四個月大女嬰芷希成功換心▼

+3

陳智仁:國際學術組織對內地不公道

他亦稱國際學術組織一些聲明對內地不公道,如提過不接受論文用內地器官,但未有證據證實涉器官買賣,亦強調香港也有責任清晰講解及說服國外機構,相關機制、移植達國際水平及法律已透明許多等。

港台曾有交換案例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亦認為,要有四個月大嬰兒心臟捐贈,在香港幾乎不可能,而器官分享在歐美地區常見,中港地域相近,不難去做。

被問到今次「特事特辦」個案,當中「特別」之處何在?她表示,過去香港醫院與台灣醫院有交換案例,當時亦有引起討論,應是政府層面還是醫院層面討論,不少人就技術及錢問題提出質疑,亦有意見提過,是否應定立機制與台灣及內地分享,「唔知點解講吓講吓無咗討論。」

周嘉歡:港醫生在國際無端受牽連屬無可奈何

至於香港器官捐贈聲譽在國際會否受影響,她稱國外對內地用死囚、強迫捐贈方面有許多意見,甚至不接納中國出的學術文章,以往中國醫生亦在國際不斷解說,但信與不信在於別人,「隨中港關係越來越密切,係避唔到,香港醫生係較被動……香港聲譽一向好好,與西方無分別,無端受牽連係無可奈何,係多層面上,人哋都覺香港越來越似中國。」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稱,現時香港有73人等候心臟移植,但近年或只有10宗8宗移植個案,或須七年才能等到移植,「心臟狀況唔好話七年,有時七個月都等唔到」,認為兩地若有清晰透明機制對日後兩地器官捐贈運作有幫助。他指隨香港與內地連結更緊密,器官運送時間相對短,若香港捐贈者亦願意,料可令兩地受惠。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