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紀要議員發言隱姓埋名 記協轟將資訊透明責任轉嫁公眾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立法會各委員會今年度會期開始改變會議紀要的記錄方式,不具名記錄議員發言,僅以「一名議員」取替。香港記者協會今日(17日)發聲明表示,對新安排深感不解,認為新安排將確保立法會資訊透明的責任轉嫁至公眾和傳媒,亦令傳媒難以履行「第四權」,協助公眾監察政府及議會運作,促請立法會秘書處回復以往做法。

記協認為,隱沒發言議員的名字亦妨礙傳媒報道議會情況,難以履行「第四權」協助公眾監察政府及議會運作。(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立法會解釋改動:方便公眾、議員和官員掌握會議流程

立法會各委員會會議紀要過去一直具名記錄議員的發言撮要,立法會秘書處原來今屆起實施新安排,立法會大會以外的委員會會議紀要,以「一名議員」、「部份議員」取代。立法會解釋有關改動為方便公眾、議員和官員掌握會議流程、討論要點和回應,因此精簡歸納和整合與會者發言重點。

記協:難以履行「第四權」 公眾難辨識發言議員

香港記者協會認為,隱沒發言議員的名字亦妨礙傳媒報道議會情況,難以履行「第四權」協助公眾監察政府及議會運作,有關改動非但未能方便公眾掌握會議的討論要點,反而窒礙市民理解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削弱公眾的知情權。

記協指,議員在會議的發言均直接反映其工作表現,省略發言議員的名字會增加公眾辨識發言議員身份的困難,一方面令公眾難以向相關議員問責,亦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

對於立法會秘書處表示新安排下,會在會議紀要中加設附錄,列明每名與會者的發言時間標記,公眾及傳媒必須自行按附錄翻看議會錄影片段,才能找出個別議員或官員發言。記協認為,此舉將確保立法會資訊透明的責任轉嫁至公眾和傳媒,窒礙資訊流通,增加新聞工作者採訪及查證發言議員身份的難度,未能讓公眾及傳媒即時向有關議員了解事件,做法非常不理想。記協促請立法會秘書處回復以往做法,並確保公眾知情權及新聞自由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