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醫院病人倒斃殘廁 林志釉批醫管局沒汲取教訓 倡引追蹤儀器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東區醫院一名58歲的女病人於急症室通宵等待求診,失聯後四小時被發現於等候區無障礙廁所失去知覺,最終不治。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今(19日)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醫管局似乎無從過往經驗汲取教訓,認為可引入RFID技術實時追蹤病人定位,及於洗手間安裝警報裝置,若長期無佔用或無動靜會響警號。他又提到,急症室環境不便利病人休息,久等後病情有機會轉差。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則認為,可考慮為單獨求診人士增設特別等候區域,並僱用非醫護專職人手跟進。

+9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資料圖片)

林志釉表示,今次意外屬不幸事件,認為醫管局始乎無從過往經驗汲取教訓,他指若病人於等候期間未有回應廣播或失去聯絡,院方只單靠打電話或人手尋覓病人的做法不理想,且急症室內繁忙,職員會感吃力。

女病人在急症室分流站初步評估為第四級的「次緊急」類別,僅優先於「非緊急」類別,根據機制,因不屬高風險病人,若未有回應廣播,未必會啓動既定程序,尋找或致電聯絡病人,以提供協助。林志釉指,分流未必屬穩妥做法,因被評為「次緊急」的病人若需輪候10多小時,急症室的環境不便利休息,晚上亦未必有餐廳營業,病人亦會因怕錯過廣播嗌名不敢離開,一旦等待期間精神若轉差,亦有機會轉至緊急情況。

他提到,曾倡議引入技術,包括傚法外國醫院以RFID技術,助實時追蹤病人、醫生及儀器定位,且涉及成本不大,相信於急症室應用,於資源上應綽綽有餘。他亦同意,醫管局可考慮於洗手間安裝警報裝置,監察長期無佔用或無動靜的無障礙廁所廁格。林又說,現時科技上有監察維生指數儀器,惟若於急症室供等候病人使用,相信涉及資源較貴。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梁熙籲增設特別專區供單獨求診人士等候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則認為,單獨求診人士發生意外較為高危,盼醫管局考慮增設特別區域,可額外僱用非醫護專職人手跟進。他又認同,醫管局可引入RFID技術追蹤病人定位,另現時設於廁格內的警鐘不奏效,他形容其作用為「防色魔多過防暈低」,且港鐵早前發生乘客倒卧殘廁後亦承諾加裝感應器,前居可鑑,認為醫管局應作參考。

形容廁格內警鐘不奏效 梁熙:防色魔多過防暈低

他又認為,應統一致電未有回應廣播的候診病人,亦可參考餐廳常用的自動致電系統致電病人,若病人未有接電話,院方則應派員聯絡其家人。

梁熙又指,每逢長假期後急症室的等候時間較長,他指有街坊反映假期期間因診所休息遂無法求醫,惟公眾假期仍有個別公立醫院門診服務,但往往鮮為人知,梁熙認為可加強資訊發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