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高球場|球會稱向黃大仙求籤收地是劫運 社協促為劏房戶解困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粉嶺高球場其中32公頃用地將於9月收回,當中有四份之一土地擬改劃興建公營房屋,城市規劃委員會今日 (29日)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社區組織協會下午到北角政府合署請願,促政府盡快發展高球場用地建屋,副主任施麗珊指,建屋方案是經公眾諮詢及平衡各方面需求,可緩解基層住屋需求。
今日續有大批人士表達反對建屋聲音,哥爾夫球會副會長呂慶耀表示,粉嶺高球場是香港與沙特阿拉伯建立「民間聯誼」的資源。古洞村村長鄧遠強質疑政府發展土地「雙重標準」:「高球場有珍貴動物和古樹,政府點解唔話保育?」
北區清河球會負責人稱,曾就收回高球場一事去黃大仙求籤,求得下下籤:「我問仙爺(黃大仙),如果政府收返哥爾夫球會(粉嶺高球場),佢嘅未來係會點呢?(籤文指)『天時劫運恐難免,謀事一事無成。』」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下午到北角政府合署請願,希望政府盡快發展高球場用地以增建公屋。她指粉嶺高球場部份用地發展公營房屋方案,是經公眾諮詢及平衡了環境保育、體育活動和住屋需求等因素,而建屋只佔9公頃用地,也是生態價值最低的範圍,故支持通過項目以緩解基層人士住屋的燃眉之急。

22萬基層住劏房是香港之恥

施麗珊認為,粉嶺高爾夫球場恆常使用者只有約2,600名會員,而今次項目發展涉及公眾利益及本港長遠發展,不能單憑反對意見多寡而做出決定。他指反對粉嶺高球場建公屋者,認為高球場有助香港經濟及提高國際形象,實質建屋後仍有「兩個半球場」可用,無阻進行國際賽事,而目前香港卻有22萬基層居民住在籠屋板房劏房,是「香港之恥」,故提升香港國際形象應從基層的安置公屋開始。

另外,鄉事派今日亦動員在公聽會上發言,反對政府收地建屋的方案。古洞村村長鄧遠強質疑政府收地後會預留多少土地給房屋發展,他舉例指先前政府收回古洞村後,卻只興建了一個公屋、一個居屋。

他又指當時與政府商討「買地復村」本獲同意,然而在找合適的地皮時卻屢遭漁護署以各種保育理由反對,但在發展粉嶺高球場時卻表現雙重標準:「高球場會有珍貴動物和古樹,政府點解唔話保育?」

▼6月5日 視察將被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土地▼

+27

燕崗村村長侯榮光表示支持興建公屋,但不一定在粉嶺高球場,並指新界很多地方值得用於建公屋:「政府講緊建公屋講咗好多年,係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呢?每一次見到有咩好細塊地方,無規劃過就擺落去呢?」

金錢村代表、北區區議員侯福達指,新界有很多空置農地可以代替粉嶺高球場,建議政府去視察,考慮在這些農地或空地建房屋。

北區清河球會負責人亦表示,粉嶺高球場是「好地方」,亦可幫助到社區舉辦許多活動,質疑當局收回高球場用地的決定。他更提到,曾就政府收回高球場用地去黃大仙求籤,並求得下下籤:「我問仙爺(黃大仙),如果政府收返哥爾夫球會(粉嶺高球場),佢嘅未來係會點呢?(籤文指)『天時劫運恐難免,謀事一事無成。』」

香港哥爾夫球會副會長呂慶耀指,習近平出訪與沙特王儲會面時,表明要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沙特「2030願景」對接。他提出在非正式外交中,高爾夫球這項運動尤為常見及有效,而粉嶺高球場是香港與沙特阿拉伯建立「民間聯誼」的資源:「為香港,為國家同沙特關係很緊要的一環,而高爾夫正正發揮作用。」

會長郭永亮再度出席發言,總結認為政府是次向城規會提交收回高球場的申請存在「大缺憾」,是「先決定,後研究」的規劃方式,屬「混淆視聽」之舉。他解釋政府提交給城規會委員審批大綱圖,但認為「未決定用途」的土地不該用有建屋的前設。

他又指球會於香港體育發展投入很多心力資源,如每年為香港舉辦不同級數的國際或本地賽事,動輒需幾百萬至幾千萬元,而日常管理三個球場的每年開支以上億元計。而今次被收回的舊場,其實在國際比賽前一周,需預留土地給球手進行不同比賽,以及提供方應邀參與比賽的貴賓打球空間。

埃及前駐港總領事Amr Elhenawy。(香港總商會fb圖片)

埃及前駐港總領事Amr Elhenawy亦有發言,他表示,自己在2020年底來港履新,兒子亦從英國來港升讀大學,雖然他現時已卸任埃及外交官的職務,但會繼續在本港定居。他表示,香港最吸引他之處,是不論去沙灘還是打高爾夫球都能在數十分鐘內做到,為香港建立了一個良好品牌形象。

他續指,粉嶺高球場舊球場的保育非常出色,即使家人不熱衷於打高爾夫球,亦可在高球場內消閑,強調歷史和所舉辦的盛事是構成本港品牌的關鍵。他又提到,特首李家超上任後出訪中東,希望促進雙邊關係,而香港的多元文化,正是駁通阿拉伯世界的重心,惟若香港失去舉辨沙特阿美石油團隊系列賽事或LIV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等國際賽事的資格,相信阿拉伯人會傾向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文化上更貼近的地方,香港將失去優勢。

另外,有環保團體在現場就改劃表達意見。環保觸覺指,高球場並非很環保的地方,包括需要使用大量灌溉水,及種植單一類型的草,需要用大量化學劑,直言是「人造生態」,而非自然生態;而在比賽時會出現大量的人流及車,有機會影響到樹木的根部。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亦表示,當局至今並無解釋,擬議樹木補償方案的理據,強調「1:1」補償只是最基本要求,認為當局應做更多,並解釋該處樹木的狀態、保護具有特殊保護意義的樹木、並以移植、補償等更元化方案處理,強調當局應以保育作為規劃的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