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義鄰舍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誰是我的鄰舍呢?」聖經描述好撒瑪利亞人路上碰到兩族從不往來的遇劫者,竟一手包辦洗傷口、管接送、預繳宿費、承包後數,做了傷者的真鄰舍。

如胸懷父母心的醫者是家人,誰又是病人的鄰舍呢?正是義工。

撰文: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醫生

夏日義工協助推廣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醫管局圖片)

醫院管理局成立初期,義工不多,但三十年來病人資源中心與局内外夥伴合作推動,現時醫院義工已過二萬,可以坐滿半個大球場了。借用義務工作發展局用以代表力行義務工作的「行義」一詞,對每位醫院義工「行義」之義舉,我們由衷感謝。該局登記了十四萬義工,足見此地情深義重的義工者眾!與同具意義的非醫院服務相比,醫院「行義」,分別何在?

説實務,醫院流程趕,人密集,資訊多,病人難跟上,訓練有素的義工小步正是大幫忙──他們轉困為能,正每天協助病人登記手機程式「HA Go」,使用自助繳費站或預約抽血。

論關顧,義工剪髮,報佳音,於院牧帶領下床邊關顧病人,耐心陪伴「老友記」病房內閱報,於日間醫院鼓勵長者做復康運動。人帶病懷憂留院,義工送暖添希望,如遇上同歷病情的過來人打氣,能量更强。疫情間,義工絕跡病房,可想而知,獲恆常探訪的復康醫院病人何其失落。而疫情過後,義工火速回歸,義氣可嘉。

九龍醫院剛於上周嘉許完成「夏日義工計劃」的年輕義工同學。(醫管局圖片)

醫院病床三萬,義工越多,越可全場暖化;期待更多人入伍,及時行義。

其實每年暑假都有學生新血入伍。充滿青春血氣的臉孔,為醫院倍添朝氣;除了支援病人服務外,學生也獲安排親臨部門;首次討論生死,置身殮房的經歷,誰亦畢生難忘。今年亦有義工陪同職員與中風病人參觀香港故宮博物館,活動鼓勵了病友克服身體障礙。年輕義工參與,得益的又豈止病人。近鏡觀察病者如何渡過難關,他們會否體驗到行「義」積德最樂也,未來更可推己及人?應該可以吧──上周正好收到九年前兒童骨科部暑期義工的電郵,他剛於海外畢業,打算明年回港行醫;當日行義,今日行醫──他正是集家人與鄰舍於一身的一例。

醫院管理局三十年來病人資源中心與局内外夥伴合作推動,現時醫院義工已過二萬,可以坐滿半個大球場了。(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