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心房顫動手術提高成功率 79歲三高病人術後情況良好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心臟病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亞太心律學會一連三日舉行學術論壇,包括探討心臟病的治療方法。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籌委會聯席主席陳藝賢指,針對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的房顫患者,現時可採用經改良的「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治療,使用新型電腦掃描軟件,來取代傳統手術流程的術前術後食道心臟超聲波檢查,可增加手術成功率。

年屆79歲的李先生,於10年前確診心房顫動,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但即使服藥後,血栓仍然存在,中風甚至死亡風險極高。由於年紀大,李先生若採用傳統的全身麻醉接受手術,風險會較高,故最終接受改良後的「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治療,手術期間只需接受局部麻醉,以及心臟內超聲波檢查,現時情況良好。

(左起)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臨床講師譚子健、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籌委會榮譽主席劉柱柏、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籌委會聯席主席陳藝賢、心房顫動患者李先生。(亞太心律學會提供)

「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及香港心律學術論壇2023」,於今年9月1日至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由世界各地的心臟科專家到場演講及交流。

陳藝賢今日(3日)發表了心房顫動手術的嶄新技術。他指,心房顫動可以引致缺血性中風及其他疾病,五分一缺血性中風患者都與房顫有關,針對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的房顫患者,可以採用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作治療。

陳藝賢發表了心房顫動手術的嶄新技術,利用新型心臟電腦掃描軟件,可以增加手術的準確度、安全性、成功率及效率。(亞太心律學會提供)

陳藝賢續指,本港展開了亞太區首個關於新型心臟電腦掃描軟件改善手術的研究,透過使用新型電腦掃描軟件,取代傳統手術流程的術前術後食道心臟超聲波檢查。結果顯示此舉增加手術的準確性、安全性、成功率及效率,未來將開展第二階段研究,期望將新科技應用於臨床醫學上,令更多病人受惠。

現年79歲的李先生,於60歲時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長期服用三高藥物,期間曾出現急性心臟病發,接受了通波仔手術。大約10年前,他確診心房顫動,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到去年檢查時,醫生發現其左心耳附近有血栓形成,中風甚至死亡風險極高,逐加大抗凝血藥物劑量,冀以藥物治療溶解血栓,然而用藥一年用,情況依舊,風險仍存。

心房顫動患者李先生表示,採用模擬植入電腦掃描軟件優化手術流程的 「左心耳封堵術」後,感覺良好。(亞太心律學會提供)

李先生年紀較大,若採用傳統的「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風險較高。於是醫生安排李先生參與是次研究計劃,採用「模擬植入電腦掃描軟件優化手術流程」,只需於手術期間接受局部麻醉,以及心臟內超聲波檢查,並於術前及術後的45天接受電腦掃描檢查,便可接受左心耳封堵術。李先生表示是次手術較輕鬆,康復時間亦較短,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