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漢入院翌日亡 專家指死者病歷屬非典型 醫護需提高警覺

撰文:凌子淇
出版:更新:

曾做「通波仔」手術的中年男導師因心絞痛入住屯門醫院,翌日死亡。死因研訊今(17日)續,解剖報告顯示死者血管支架內血栓,引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科專家指,死者病歷屬非典型,其臨床表徵未必符合判斷心肌梗塞一般的3項指標,故醫護「警覺性要高啲,頭兩個唔中唔代表無事。」她並指雖然電腦系統曾偵測死者心電圖指向心肌梗塞,但得出報告後逾1小時都未有醫生查看,建議病房加強工作流程。

死者容國洪於2021年11月30日晚,因心口痛送往屯門醫院治理,翌日下午2時離世,終年57歲。

死者容國洪的遺孀及兩名兒子。(資料圖片)

內科醫生指根據死者去世前的心電圖 他的部分心肌已壞死 屬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屯門醫院內科醫生蔡鎮煒指,2021年12月1日早上11時,他應容的主診醫生要求,協助處理個案。蔡指容曾於前一晚在救護車和急症室照過2次心電圖,翌日凌晨4時及中午12時再照2次。前2張心電圖讀數正常,後者顯示ST波段上升,即代表部分心肌已經壞死,屬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蔡當日發現容的心電圖有異後,立刻安排做「通波仔」。但至下午1時許,他聽到護士突然大叫,並見容失去脈搏心跳,隨即進行搶救,之後便交主診醫生處理。

時任實習醫生陳心期昨(16日)作供時,提到判斷心肌梗塞的指標有三:心電圖不尋常、心酵素顯著上升、臨床診斷胸口痛等症狀,若病人出現上述其中2項症狀,便可判斷有心肌梗塞。蔡同意這個說法,解釋指只靠心電圖作判斷未必準確,因為某些病人若曾有心肌梗塞病史,部分心肌可能已壞死,故ST段本來就有異常。

時任實習醫生陳心期日前供稱,當時未留意到死者容國洪的心電圖與心酵素讀數並非同時間進行,未即時診斷到容是心股梗塞。(資料圖片)

指或因護理員完成抽血工作 做心電圖有延誤

蔡亦指,做心電圖及驗心酵素不一定要同步,但不應相隔超過1小時。死因裁判官林希維提到,容早於入院當晚11時驗心酵素,但5小時後才做心電圖,兩者一併檢視是否「做咗等於無做」?蔡不同意,他指抽血驗心酵素或需1、2小時才有結果,而且心肌梗塞病發後,心臟肌肉不會即時壞死,心酵素可能要在幾小時後才會上升。

至於做心電圖為何會有延誤,蔡指病房平日會有專責做心電圖的護士,但在晚上負責抽血的護理員需要兼顧這項工作,可能要「清曬」所有抽血工作才開始做心電圖;加上容當時需盡快做腦部掃描排除腦出血情況,檢查「有機會撞埋一齊」。

指死者病歷屬非典型 其情況未必可以完全符合一般判斷心肌梗塞的3項指標

專家證人、心臟專科醫生范瑜茵指,根據醫療紀錄,容2018年曾中風,及至2021年3月被診斷有不穩定心絞痛,其後做「通波仔」手術,在兩條冠狀血管內安裝支架。解剖報告指容的血管支架被血塊完全阻塞,另有血管6成阻塞,最終死於心肌梗塞。范指這種支架內血栓是「通波仔」的嚴重併發症。

范續指,容頭兩次心電圖及心酵素正常,「俾咗一個challenge醫護人員」,導致診斷延誤,錯失治療時機。院方亦因應容入院時抽筋情況,花了很多工夫排除腦部問題。

另范表示容當時出現異常的心電圖中,電腦系統已偵測到有心肌梗塞,但容的病歷及臨床表徵屬非典型,未必可以完全符合上文提及的3項指標,但「警覺性要高啲,頭兩個唔中唔代表無事。」若果病人只出現其中一項表徵,代表可能有風險,應更密切監測。院方當時應持續替容做心電圖,監測有否病變。

心臟專科醫生范瑜茵引述解剖報告,指死者容國洪的血管支架被血塊完全阻塞,另有血管6成阻塞,最終死於心肌梗塞。范指,這種支架內血栓是「通波仔」的嚴重併發症。(凌子淇攝)

被問院方是否可行下保障病人健康 專家指本港醫護「個個都好辛苦,個個都好艱難」

庭上證供提到,容第3次做心電圖的兩小時後才有醫生看到報告。范認為院方應加強工作流程,在相關檢測結果出爐後即時查看,並指醫管局現已推出「HA Check」應用程式,醫護可在病人做完心電圖後,即時透過手機查看報告,不用親自到病床查閱。

被問到屯院是否已在切實可行下保障病人健康,范說:「我明白香港醫護係一個嚴峻時間,個個都好辛苦,個個都好艱難。」但若院方可以建立一套系統,如讓護理員學懂如何看心電圖等,相信會有幫助。

案件編號:CCDI-1080/2021(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