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日薪50元還肯做?年輕人渴求工作經驗 拜僱傭速食文化所賜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最近我和大學的 mentees 吃晚飯,其中一位告訴我正在一間私人企業當 intern(實習生),做一些重複性高的工作,需要穿正裝上班,日薪港幣150元。正當我對如此低的人工感到驚訝時,她告訴我:「在學校贏了比賽那批同學,人工更低,只是50元一天。」

當社會在批評年青一代缺乏上進心的時候,社會又給予年輕人多少成長機會?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相關文章:是年輕人不濟還是老細思想停滯?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訊息只代表他…

+16

經驗成為稀缺資源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有好些高等院校是會把「相關工作經驗」視為入學或者畢業條件的。以一些本地課程為例,學校會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完成一份 literature review (文獻綜述),或者完成相關工作的 internship 才能夠畢業。

很坦白的說,literature review 又長又悶,對於畢業後找工作作用又不及實際工作經驗,故此很多學生都會選擇爭取 internship 機會。

而在僱主一方,intern 只逗留一至兩個月,剛剛教曉他們工作流程便要說再見,故此有些公司會不願意僱用 internship 學生,除非成本非常低。

就此,工作經驗變成年青人激烈爭奪的稀缺資源。

僱員僱主的速食文化

當然,出現這現象不能完全怪罪於企業。

我最近就和一些中小企老細交流過,他們不約而同認為今時今日的僱員穩定程度越來越低:要是其他公司人工出高一點點,員工便會跳槽走人;有時甚至工作地點近住址兩個港鐵站,也是跳槽走人的原因。

在僱員流動性高,人工被搶高的情況之下,企業自然期望新僱員一坐下來便可以有所產出。在這大前提之下,企業會把內部培訓資源降至最低,而對僱員所擁有的現成技能期望升至最高。

結果企業不願意長線栽培僱員;而僱員一旦把新技能上手,便會發覺無新東西可以學。跳槽,成了自我增值的主要方法。

相關文章:不懂把握機會?不知儲錢重要?現實狀況是年輕人在今天可怎上進…

+17

讓僱員成長是解決之道

上面解釋了年青僱員對於經驗的渴求。現在談談解決僱傭速食文化的方法。

對於大企業來說,他們絕對有資源安排新入職僱員定期輪調不同崗位,讓他們嘗試不同工作以及找出興趣和強項,僱員僱主都可獲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方法。

面對最大難題的,是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小企。中小企可能只得三數十人,實在沒有那麼多資源讓新入職僱員摸索和了解自己。

要讓中小企的僱員成長,可以考慮兩個方向:由上而下的帶領;或者由下而上的主動參與。

由上而下的帶領,責任主要落在中小企老細的肩膊上:這位老細必須在能力經驗上比僱員更勝一籌,用類似師徒制的方式,把經驗傳承,栽培下一代。但這方法的短處是,想像空間始終跳不出老細本身的思想框框。

相對的,中小企可以營造一股由下而上的參與氣氛:採用近年爆紅的 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目標和關鍵成果」),把目標管理貫穿基層和管理層,令僱員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和成就感。

結語

當社會或者上一代老細高層怪責年青僱員不穩定的時候,究竟又有沒有放下固有思想了解年青一代的想法呢?

我明白上一代的管理層,會覺得自己年少的時候要看老細面色甚至阿諛奉承才能夠上位。今天人在高位,不單沒有享受到新一代的奉承,反而要放下身段了解年青人,因而感到時代對自己不公。

但社會乃至於職場文化轉變已成一股難以逆轉現象。作為老細高層的,可以選擇繼續埋怨年輕顧員的不濟,然後在不知不覺間與社會大趨勢脫節;又或者趁勢靈活改變,讓自己的企業在新時代好好生存發展。

【延伸閱讀,更多年輕人職場上流意見】

成長|努力有回報?總會飛黃騰達?22歲曾相信4件事 原來太天真

+12

成長|死做爛做只令你持續庸碌 前5%職場精英都有這20個做事習慣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