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發明展】研劍擊鞋予港隊赴奧 R&D人員:原來真的幫到人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還在問「邊個發明了返工」?重要嗎?需要嗎?反正就算有答案,大部分人在今天、明天與後天都仍要繼續上班。要問,就問「邊個笑住去返工」吧,看看除因人工高福利好外,還有什麼原因會令人上班都感到開心。

圖為香港劍擊代表隊參加里約奧運時賽事。劍擊運動員「前後腳」的工作各有不同,前腳要踏,後腳要拖,如此不平衡的負擔令他們對運動鞋亦有着特別要求。(路透社)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早前就旗下7個參加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獲獎的研發項目舉行傳媒分享會,其中一項頗為「有型」的項目,就是連香港劍擊隊部分隊員在比賽及練習時都選用的「非對稱功能性劍擊鞋」。這對連本地劍擊界「男神」張家朗也曾試穿過的運動鞋,現雖未在任何市場上見其影蹤,但卻已在發明展中贏得銀獎殊榮,而有份參與研發此產品的項目經理廖驍(Leo)及研究助理何雪盈(Sheron)在會場內亦分享研究過程的種種,讓人除可對這對特製運動鞋有更深了解外,也可一窺他們對擔任研發項目工作人員所抱持的心態。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故事,按此發掘更多不同界別的人與事!

劍擊以「丁字步」作進退,從此圖可見,左邊鞋頭內側的膠皮面較大,是適用於「後腳」的設計。(余俊亮攝)
鞋底、鞋裡、緩震軟墊等皆是獨立開模生產,既可有效控制成本,亦可就不同運動員的需要而靈活配置。(大會提供)

前後腳各有需求 模組設計減成本

劍擊,除講究出劍的一剎,更着重運動員進退為度的步法,但觀眾如細心留意,不難發現劍擊與其他運動對雙腿的要求不同:前腿是用於跨踏進退,而大力踏步的一剎,甚至需承受高達體重7倍的壓力;後腿則主要用於平衡及調節身體,腳面多於地面上拖曳。如此可知,這種用「丁字腳」進行的運動,令兩腳對運動鞋有着天壤之別的要求。

據Leo及Sheron指,歐美運動員所穿的劍擊鞋未必適合亞洲人穿着,而早在他們研發劍擊專用的運動鞋前,運動員多是自行將網球鞋或羽毛球鞋改裝。與HKRITA長期合作的香港體育學院,有見劍擊對雙腿的要求高度不平衡,因此便在1年半前拜託中心研製專為此運動設計的鞋履。「一般來說,每要製作一個新款式,工廠便得開一個新的模,但各運動員會有自己使用左右腳的習慣,每人對鞋履的要求亦有不同,因此我們在研發過程需同時考慮製作的成本。還好我們後來想到以『模組』形式生產此鞋,將鞋裡、鞋墊及鞋面等每個部分獨立生產,並按運動員需要,『砌』出適合他們穿着的運動鞋。此劍擊鞋現為香港劍擊隊所選用,部份運動員更曾穿上它來參加里約奧運。」

Sheron與Leo認為社會近年鼓勵創科,這對他們參與研發項目是有一定幫助,而是次能獲得國際獎項,更是令他們感到高興。(余俊亮攝)

採購之外的另一前路

對在理大學紡織及成衣學系畢業,正計劃修讀碩士課程的Sheron來說,能當上研究助理一職是個不錯的決定。「跟我同期在textile畢業的同學,不少都已當上企業採購員,部分人又早已轉到別的行業發展。聽他們說,現在每天都是重覆地跟單、趕船期的工作,該行業的流失率亦較大,相對之下,我覺得現在做R&D的工作很新鮮,要接觸的層面很廣,所學到的亦不少。」

在紡織及成衣學系裏,同學會有機會接觸包括設計、營商、採購、科技、市場推廣及零售等方面的知識,並在就讀期間決定主修範疇,不過Sheron指R&D的工作所接觸到的比在讀書時還要多要廣,「例如研發這劍擊鞋時,我們得了解有關人體力學的知識,也需應用到數據分析;與讀書時不同,我們現在要同一時間兼顧幾個研發項目,所以也不只能學到一種專長。」已畢業相關專業PhD 2年的Leo則表示,他並一個不喜歡重覆做同一件事的人,「擔任R&D的工作,既可參與同的項目,亦可與來自不同大學及學科的人交流。」

與正式推出市場、設計與賣相討好且獲追捧的商品不同,要讓投入大量資源來研發,強調可行性及實用功能的研創成果獲大眾注視並不容易。這不可說是一種無奈,但顯而易見,掌聲與歡呼聲在這裏只是一種額外的鼓勵,R&D人員在工作中的成功感是從別的地方而來。Leo與Sheron對能藉此劍擊鞋獲獎確感高興,但仍不忘他們最感歡喜的原因,Leo說:「這項目讓我感到自己的研發成果原來真的可以幫到別人。選手們以往在外邊是買不到劍擊專用的運動鞋,但我們這次卻可造出來讓他們參加奧運;也曾有選手表示,這對鞋讓他們在外作賽時,也感到有人在支持着。」他們期望未來能將這項目的技術應用在設計乒乓球、網球及羽毛球運動鞋上,甚至可與品牌合作,將項目商品化。

在運動員光輝的背後,R&D人員也可算是扮演着「無名英雄」一角。(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