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飲菊花酒可避疫?食糕點取代登高?乘載孝道的重陽美食

撰文:當代中國
出版:更新:

農曆九月初九,被稱為「重九」,又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所以這天被叫作「重陽」。在民俗觀念中「九」是最大的數字,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早在西漢時期,宮廷就有過重陽的風尚,在這天舉行活動祈求長壽。到了當代,重陽節仍是祭祖敬老的重要節日,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吃蓬餌(即重陽糕)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重陽節登高望遠 飲菊花酒避疫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桓景的故事。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期,汝南縣出現一隻引發瘟疫的妖魔,當地人桓景的父母因此病故。桓景於是拜在仙人費長房門下,不懈修煉,勢要除魔。

某日,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帶來瘟疫的妖魔會再次降臨你的家鄉,可教家人縫製布囊,內盛茱萸,系之臂上,屆時登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

菊花盛放於秋季,經霜耐寒,本身有祛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釀成酒後更可以養肝、健腦、延緩衰老。古人因此有釀菊花酒送禮的習慣,用以祝福親朋好友長壽。(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妖魔聞到茱萸香和菊花酒氣,不敢上山接近眾人。桓景便立即衝下山和妖魔搏鬥,最終把妖魔殺死。從此,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避疫,飲菊酒、插茱萸的風俗就流傳下來。另外,又由於「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現今人們會在此日進行祭祖與敬老崇孝的活動。 ​

重陽時節,正是菊花怒放之時,文人便將九月稱為「菊月」。「菊月」除了要登山賞菊,還要飲用釀製的菊花酒。全因秋冬之時,百花殘敗,唯獨菊花茂盛,於是被視為是生命力的象徵;菊花釀造的美酒,也被看作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故每逢重陽,古人以菊花汁加上中藥材如當歸、枸杞等釀酒,留待明年再喝,今年則飲用上一年釀製的菊花酒。

重陽時節蟹肉肥 最是鮮美時候

俗話云:「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秋天本是食螃蟹的季節,重陽前後更是最佳時候。這時的螃蟹已經熟透,脂滿膏肥、肉厚肥嫩,為一年之中最鮮最美,再搭配清甜的菊花酒,便成一頓美食盛宴。

重陽節是「孝心節」,為長輩準備鮮美大閘蟹,溫熱的菊花酒,老人家便可和暖過秋冬。(香港01旅遊)

九九重陽吃花糕 步步高升好意頭

重陽要登高,但中國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高」可登,於是古人就由「登高」一詞想到了「吃糕(高)」,以食用糕點代替爬山,同時也有着步步高升的吉祥喻意。

這種專在重陽食用的糕點,被命名為「重陽糕」,古時叫作「蓬餌」,又被稱為花糕、菊糕、五色糕等等。這款糕點沒有一個統一食譜,因地而異,製法較為隨意,但大多數都會以米粉、果料作為原料。

為了美觀,市面上的重陽糕大多都是五顏六色的,糕面插上五彩小旗,再灑上一些桂花或香菜葉;中間則夾有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仁,又或是杏脯、烏棗之類的蜜餞。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總在應節食物中傳承傳統文化,就像重陽美食承載了人們追求長壽、祈求家人健康的美好願望,已經不單止是節日美味,更是一種心情的表達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閱讀:

食蟹文化|中國人品蟹歷史不變是對美食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