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藏族女子成年禮

撰文:上官哲哲
出版:更新:

多年前,青藏高原上的安多藏族女孩喀毛措羨慕地看着鄰家姐姐為成年儀式紮起的漂亮辮子,好奇而激動地暢想着屬於自己的成年禮。

等到13歲這年,喀毛措的父親按照「老規矩」為女兒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成年禮。當天,她也紮起了長長的辮子,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完成了隆重的成年儀式。

女子成年禮在藏族被稱作「戴頭」儀式,是藏民一生中非常重大的禮儀,甚至比結婚儀式還要隆重。

其實,世界各地都曾有過或者仍有此類成年禮。不過,藏族長期保有母系社會的傳統,藏族成年禮只有女子獨有。

「神秘」的藏族女子成年禮。(受訪者供圖 東主才讓/攝)

關於藏族女子成年禮,學界早有研究,一些學者經過實地考察發現,舉行儀式的主要是分佈在青海的貴德地區和甘肅夏河拉卜楞地區的藏民。

貴德民間諺語說,「男至十五處事不問父親,女至十五炊事不問母親」。按照傳統,藏族女子一般在9歲或11歲左右就會完成成年儀式,並且選擇在單數年齡時舉行,象徵着少女尚未成雙成對。

藏族女子成年儀式規則和要求非常嚴格。梳妝打扮是成年禮的重頭戲,梳頭又是重中之重,不僅講究梳齒必須是單數,暗指少女尚未成雙成對,梳子還要完好無損,若有缺口就不能用。選擇梳辮子的人也很有講究,必須是與少女屬相相配、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美滿的已婚女性長輩。

為了紮起漂亮的辮子,喀毛措儘可能地留長頭髮。儀式前一天,她在家裏靜靜地等待梳頭。梳髮者首先用德高望重的僧人加持過的聖水淋一下她的頭髮,然後開始梳頭。梳頭時先將頭髮從中間分開,然後兩側各梳13到14條小辮子,尾端各系一條辮套;再從頭中央梳一條大辮子,並用一條哈達兩端系在左右最邊緣的一條小辮子上,與雙肩相齊;最後把鑲有白色海螺、紅珊瑚的頭飾和銀碗系在大辮子上,預示「吉祥如意」。

喀毛措的父母為女兒的成年禮做了許多準備。母親提前幾年就開始收集各式首飾,希望成年禮這天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父親與村裏手工最好的奶奶一起,為女兒縫製了成年禮的藏袍,他挑選了最好的布料和羊皮,為這場在冬天舉行的成年禮做好準備。

女子成年禮對親朋好友來說也是一件大事。成年禮的前一天,喀毛措從城裏學校回到老家,先是隨兩個「文熱」(類似婚禮伴娘),在村裏挨家挨戶地邀請親戚和村民參加成年禮。村裏一共幾十戶人家不僅會回饋邀請,只要有時間,還會積極參加儀式的前期準備工作。

事實上,儀式前幾天,喀毛措家裏就已擠滿了親戚和村民。女人們忙着剁餡、包包子,一籠籠的包子不斷出鍋;男人們搭建帳篷、擺桌子,負責體力活。

成年禮的日子由僧人根據女孩的屬相、生辰八字等選定。儀式當天清晨4點多,喀毛措起牀梳洗。待僧人對服飾進行淨化後,奶奶和媽媽給她穿上藏袍、戴上首飾。穿戴完成,人們開始誦經祈福。在眾人的見證下,喀毛措圍着家裏的一根柱子轉了三圈,最後走出家門。

「走出家門時,我看到媽媽在角落裏流淚」,喀毛措說,「她明明知道我回頭還要回學校上學,但是那一刻,她還是非常難過。」喀毛措的父親表示,給女兒舉辦成人儀式,父母悲喜交加。高興的是女兒長大了、成熟了;傷感的是長大後離開父母,意味着女兒要自力更生、全憑自己的努力面對一切,父母始終會為她的生活工作擔憂。

喀毛措踏出家門後,成年禮的儀式環節就正式結束了。接下來,親朋好友的歡樂才剛剛開始。這些親朋無論是藏族、漢族、蒙古族……「只要是朋友,都可以來參加」,喀毛措說。

「神秘」的藏族女子成年禮。(受訪者供圖 東主才讓/攝)

新鮮出爐的炸饃饃、熱騰騰的包子,香氣撲鼻的藏式八寶飯、湯飯,一碗碗醇香四溢的酥油奶茶、磚茶,豐盛的藏家特色美食,將冬天的寒意驅走。藏民生性豪爽,宴席間,人們敬酒祝福、載歌載舞,熱鬧無比。

喀毛措在門口接待完賓客後,回到房間,卸掉了沉重的頭飾,看着胸前掛着的正方體銀色掛件。那是外婆傳給母親的,現在母親把它戴在了女兒身上,「我要把它保留好,以後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喀毛措說。

近年來,許多成年禮在城市的酒店裏舉行,服裝打扮也沒有那麼複雜,一些商店還開設了成年儀式物品專賣,便於家長一站式購齊。與此同時,成年禮的涵義也發生了改變。過去,經過成年禮的女子,接受過眾人的祝福,得到家人和社會的認可後,便可以自由戀愛婚嫁。如今,儀式更多地傳遞出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