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處處關門?不如在家逛展!從杜尚到梵高盤點五個精彩虛擬展覽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展覽/杜尚/梵高】新年假期將至,不少店家都宣佈將休息放假,各大博物館也將在年初一、二閉館。若是在家無聊,又不想只追劇、看IG,那就不如試試各大博物館推出的線上展覽!

這次編輯精選五個精彩虛擬展覽,帶大家來一次線上博物館巡遊,從香港M+看到倫敦、荷蘭等地,涵蓋杜尚、梵高、米高安哲羅等名家作品,在科技下沉浸式精細體驗作品,絕對不會讓你在新年感到無聊。

M+杜尚《手提箱裏的盒子》展覽(M+)

M+杜尚《手提箱裏的盒子》展覽

虛擬博物館巡遊第一站,不如就由大家都熟悉的M+博物館開始,他們最近借助3D成像技術,將館藏系列中《來自或出自馬塞爾‧杜尚或蘿斯‧瑟拉薇(手提箱裏的盒子)》數碼化,推出網上展覽,向觀眾深入介紹盒子中八十件小型複製品,展現了杜尚逾五十年藝術生涯。

杜尚《噴泉》。(Wiki)

就算單聽杜尚名字沒有印象,你也一定聽過他用男性小便池製成之標誌性作品《噴泉》。馬塞爾‧杜尚被譽為概念藝術之父,其前衛思想啟發了不同世代亞洲藝術家擁抱開創精神、挑戰傳統藝術規範,對塑造當今藝術景貌貢獻深遠。

被杜尚稱為「手提博物館」之《手提箱裏的盒子》收入了八十件微型複製品,它們均源自杜尚經典之作,如《噴泉》《自行車輪》及《L.H.O.O.Q.》,具體而微地展示杜尚經典作品。

M+杜尚《手提箱裏的盒子》展覽(M+)

大家可以從不同角度仔細端詳《手提箱裏的盒子》,而盒子裡每個配件都能分別點開,配有詳細作品說明,讓大家了解杜尚不同時期重要作品。展覽邀請觀眾跟隨杜尚人生七個足跡,以「如何活出創意人生」為題,解讀和詮釋《手提箱裏的盒子》,每個足跡都附有趣味小遊戲。

M+杜尚《手提箱裏的盒子》展覽(M+)

線上展覽亦加入了M+館藏其他相關作品,將杜尚作品與郝量、謝德慶、森村泰昌、小野洋子、白南準、宋冬、里爾吉.迪拉瓦尼及楊沛鏗等亞洲藝術家作品並置。

英國國家美術館線上展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Director’s Choice」虛擬展(網頁截圖)

去年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珍藏展來港展出,一口氣帶來波提切利、梵高等名家作品,現場觀看極為震撼。如果錯過了當時的展出也不要緊,原來在疫情期間,英國國家美術館曾推出「The Director’s Choice」虛擬展覽,由博物館總監選出多幅館藏精選,從波提切利、拉斐爾、卡拉瓦喬以及林布蘭,看到莫奈和梵高作品。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Director’s Choice」虛擬展(網頁截圖)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Director’s Choice」虛擬展(網頁截圖)

虛擬展中部分畫作曾來香港展出,譬如這幅卡拉瓦喬經典作《被蜥蜴咬傷的男孩》便是其一,展覽不僅為逐張畫作提供文字解說,還有語音導航,而且觀眾可以從3D多角度觀看畫作,也可以任意放大,說不定比現場看畫還能看得仔細。

考陶爾德美術館梵高自畫像展

考陶爾德美術館梵高自畫像展(網頁截圖)

下一個想帶大家虛擬遊覽的展覽同樣位於倫敦,來自被譽為「世上最優秀小型博物館」考陶爾德美術館,馬奈經典作《女神遊樂廳的吧台》便是其館藏之一。他們在2022年曾在館內舉行梵高自畫像展覽,將其16幅自畫像集結到一起進行對比,雖然實體展覽已經結束,但他們則在網上保留了虛擬展覽。與英國國家美術館一樣,此虛擬體驗同樣有超像真空間設計,讓大家有真實看展體驗感。

梵高出生於荷蘭,在決定於27歲成為藝術家之前,他曾做過藝術品經銷商、學校教師和傳道人。他1886年搬到巴黎與弟弟同住後,接觸到莫內和修拉等印象派藝術家作品,才自學成才,也是在巴黎他完成了自己第一幅自畫像。

考陶爾德美術館梵高自畫像展(網頁截圖)

梵高一生創作過35幅自畫像,全數都在生命最後四年完成,也是其藝術生涯巔峰時期。這個虛擬展覽就展出將近其中一半,展品包括他在巴黎發展年代所繪畫作,以及後來搬到法國南部後創作作品。展覽第一個房間展示了梵高早期自畫像,他在這些畫作中利用自己面貌來實驗色彩和筆觸;第二個房間展出了他後期自畫像,可以看到他畫技再進步後野心之作。梵高自畫像大小與真人類近,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他的面貌,尋找他情感和心理狀態。

考陶爾德美術館莫奈線上展(網頁截圖)

梵高自畫像展外,考陶爾德美術館同時推出莫奈線上展覽,展示莫奈多年來所畫的泰晤士河畫作,有興趣讀者可以順帶瀏覽。

線上遊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

(網頁截圖)

虛擬博物館巡遊下一站,就來到世界上最小國家博物館虛擬導覽,若是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感興趣朋友,那就不能錯過梵蒂岡博物館一系列虛擬線上遊系列。博物館將拉斐爾房間、西斯汀禮拜堂等14個重要宗教場所以360度拍攝,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博物館。

西斯汀禮拜堂虛擬遊覽(網頁截圖)

其中編輯想特別推薦大家虛擬遊覽西斯汀禮拜堂,因為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記》穹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均在其中。該地平時擠滿遊客,而且由於畫作位於建築穹頂位置,在現場觀看尺寸較小難以看到細節,在家觀賞可能也是一種好選擇。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夜巡》導賞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夜巡》導賞(網頁截圖)

說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不少人第一時間都想起林布蘭名畫《夜巡》(Night Watch)。博物館早前便與Google合作,推出該畫作線上導覽,以不同角度放大畫作,為觀眾介紹畫中不同角落細節,從畫中柯克上尉伸出的手,說到暗處隱藏之民兵,甚至說到畫中小女孩腰間所配武器,並介紹林布蘭畫作光線結構,可以說是迷你藝術課,十分值得一看。

除了《夜巡》,大家亦能在網站看到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畫作導賞,還能在google虛擬逛一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