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上的石山奇觀 法國神秘大師JR再現巴黎新橋壯觀藝術
著名地景及攝影藝術家JR於2025年又有壯觀新作,他曾於世界各地多達40個城市進行創作及舉行展覽,場域特定的對象多為名勝古跡,例如羅馬法爾內塞宮、埃及卡拉夫金字塔,香港也曾有過他的作品,來自法國的他當然喜以巴黎作畫布,羅浮宮及2023年的巴黎歌劇院都深入民心,今年則選址塞納河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 Neuf),原來新橋曾經進行過一項轟動的大型藝術裝置項目《The Pont Neuf Wrapped》(包覆新橋),今年正好迎來40周年,JR特別以此來致敬。
是次JR將會把新橋轉變為有如石山般的空間,靈感來自於巴黎歷史上的採石場,旨在將巴黎這座優雅城市與大自然的粗獷質感進行對比。這件裝置藝術將於2025年9月正式揭幕,並持續兩周,整個項目是由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基金會與JR合作而成的,重新命名為「Projet Pont Neuf」(新橋計劃),作品形式是受到Christo與Jeanne-Claude夫婦的理念所啟發,JR也希望藉此機會促使觀眾重新思考藝術的功能,反思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創作過程會利用布料和其他材料來模擬石山的效果,並嘗試探索巴黎從原始到現代的演變,他的地景作品總是帶有讓公眾思考的使命,例如2023年在巴黎歌劇院創作的《Retour à la Caverne》(重返洞穴),把歌劇院修復期間的施工布幕變成屏幕,化身為一個巨大原始的洞穴,寓意著古希臘歌舞的起源以及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指出人類要走出洞穴才能對世界有更多理解。
在期待JR的作品之前,還要來了解一下Christo和Jeanne-Claude的藝術經典,他們向來以獨特的戶外藝術裝置聞名於世,作品大多運用布料和塑料進行大型的臨時性包覆,將一些日常的建築和環境轉變為引人注目的藝術品。Christo出生於1935年的保加利亞,而Jeanne-Claude則於1935年在摩洛哥出生。二人在1959年結婚,同時在藝術創作的路上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當中妻子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負責為項目計劃及籌集資金,他們的作品往往規模巨大以足夠在社會上引發廣泛討論,例如於1991年在日本及加州同時展開的《雨傘:日本-美國》,用上多達3,100把藍色及金色的傘子,耗資高達2,600萬美元。作品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支持,而且都是藝術家自資的,通過成立公司、出售項目的模型和草圖來支持項目,過程本身就是對藝術經濟學的一種探索。
《The Pont Neuf Wrapped》是他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項目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規劃和協商,最終在1985年將巴黎最古老的新橋用41,800平方米的布料覆蓋,再以13公里長的繩索和12噸重的鋼纜作固定,後來Christo在回顧時提及,他希望能夠將新橋從一座單純的建築物轉變為一件藝術品,這不只是對橋的改造也是對藝術本質的反思,創造出一個「瞬間的雕塑」,讓觀眾在短暫的時間內體驗到藝術之美。他們的創作史可以追溯到70年代,其藝術理念強調藝術的暫時性與公共性,於當時而言非常革新,他們認為藝術應該是可以被所有人所接觸,不僅限於特定的場合或觀眾。
Jeanne-Claude於2009年去世之後Christo並未停止創作,他的最後一件作品為2021年的《L'Arc de Triomphe,Wrapped》(包覆凱旋門),計劃用上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可回收纖維布將凱旋門包裹起來,本來原定於2020年秋季進行可惜最後因疫情推遲,但Christo並未能等到作品開幕便不幸離世,由他的團隊與法國當局合作繼續完成。藉著今年為《The Pont Neuf Wrapped》的40周年,JR將傳承他們的藝術精神把作品以另一種姿態繼續啟發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