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菲林機時代終結 曾打低歐洲名廠奠定單反市場地位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Nikon宣布停產自2004年推出的Nikon F6,標誌著有半個世紀多的Nikon菲林單反F系列正式完成歷史使命。多年來Nikon F系菲林單反,出了多部經典相機和見證攝影史的里程碑,讓我們重溫一下這段歷史。

1.Nikon大F普及35mm單反相機

1959年Nikon 推出第一部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Nikon F(俗稱「大F」)。這一年,距離世界第一部單反發明已22年,但距離發明稜銀眼平取景的設計只有九年,距離1955年由Asahiflex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彈反光鏡結構機身只有四年。所以,Nikon於1959年所推出的F系列,基本上走在當時技術潮流尖端,讓本是35mm菲林拍攝主流的旁軸機(如Leica M1、M2、M3),正式讓位可以直接從取景器看到鏡頭拍攝視覺的單反相機。

1959年Nikon 推出第一部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Nikon F。(網上圖片)

2. 奠定F鏡頭卡口60年地位

1959 年,為了解決傳統螺絲口鏡頭拆卸緩慢、長時間使用易降低拍攝精度等缺陷,Nikon在推出首部單反時,推出了一種新F型卡口,一直沿用至當代數碼單反中。當年相機以M42(或用於旁軸機M39)螺絲口為主流,但這種卡口換鏡費時,因此業界有聲音想推出一種可以快速拆卸的插刀式鏡頭卡口。這種鏡頭進光孔徑更大,而拆卸也更為迅速,這就是直到今天Nikon仍在使用的F 型卡口,直到數碼無反Z機系為止,七十年來Nikon一直沿用這卡口,讓七十年前的F卡口鏡仍然可以用在現在的單反相機中,這是其他品牌半世紀來曾改變鏡頭卡口所無法比及的。

M42螺絲卡口,在菲林相機年代是較多品牌使用卡口格式,好處是鏡頭間可以互用,但換鏡相對較麻煩。(網上圖片)

3. 玩手動老鏡可選多個F卡口鏡頭

隨著十年前無反相機(無反光鏡相機,又稱微單)的普及,無反相機法蘭距較短,只要加轉接環便可以用上其他品牌的單反手動鏡頭。由於Nikon是眾多單反相機品牌中,鏡頭法蘭距最長的,加上轉接環除了可用在無反上,亦可用在其他品牌相機上,加上半世紀多來生產了多款鏡頭,市場供應量較多,所以很多愛玩老鏡頭的用家,都較取向使用Nikon F卡口的鏡頭,以一個相對便宜的價錢玩不同焦段的優質鏡。

若果不怕手動對焦,不少老鏡頭相對價廉物美。

4.敢與歐洲一哥爭天下

戰後Nikon(其實還有Canon)為了和歐洲的相機一線品牌一決高下,爭取市場,產品用料講究紮實,所以為何很多玩老鏡的朋友,說數十年前的手動老鏡頭,價錢相對便宜,但畫質解像可以與歐洲一線品牌如Leica、Carl Zeiss一決高下。

Nikon大F高階專業相機可更換鏡頭、取景器、測光頭、對焦屏和捲片摩打,集所有功能之大全。在它誕生之前,35mm單眼是無法撼動Leica M3 旁軸相機的市場地位的。 美國知名攝影師,經常在網絡發表鏡頭測試報告的Ken Rockwell便說過 「LEICA survives today only as a rich man's toy; LEICA hasn't been about photography ever since the Nikon F beat it out of the market」 (Leica生存至今天只是用作富人的玩具,自從Nikon F把它逐出市場後,Leica就與攝影無關了) 。當然這個評語有點狠,對Leica用家也不公平,但可見F系單反對市場的轉變有多大影響力。

李小龍手中的這台相機應該是帶高速摩打的Nikon F2,鏡頭似乎是50-250mm變焦,那個年代的變焦鏡頭非常昂貴。(網上圖片)

5.戰爭時記者用來擋子彈

Nikon F 是第一款能夠100% 顯示取景畫面的相機,即使到今天的數碼相機仍然難以達到這一水平。對於許多專業攝影師來說,Nikon F 在攝影師心目中意味功能強大、便於操控、擴展性強與能夠在惡劣環境下使用。所以近半個世紀的戰地紀實拍攝,許多攝影師都是近攝用較輕便的旁軸機,長焦段則用較穩定的單反Nikon F ,在泥濘而悶熱的戰場上交替兩部機作為拍攝工具。

著名戰地攝影師Don McCullin(Getty)
Don McCullin作品 (網上圖片)

不少攝影師以Nikon F在戰場上拍下多張新聞經典作品,例如2020年獲國際攝影中心(ICP)頒發終身成就獎的Don McCullin,他在攝影界與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Robert Capa齊名,曾奪多個國際攝影獎項。他年青時便是攜Nikon F菲林相機深入多個戰地拍攝,最經典是他曾多次死裏逃生,他斷過肋骨、腿骨、臂骨,掛在胸前的NIKON F相機被AK-47 的子彈打凹,而他那部中彈的菲林機相機,竟然在中彈後能繼續使用。後來他出版回憶錄《不合理的行為》,談及很多他擔任戰地記者的經歷和對攝影的看法。

F相機與記者出雙入對的形象因為太深入民心,因此在電影上也見到這個形象出現。例如1955年由奇連伊士活主演(Clint Eastwood)的電影《廊橋遺夢》中,飾演攝影記者伯特‧金凱的他,手中便經常拿著一部Nikon F。

6.攝影名家用來拍攝經典作品

多個著名攝影師,都是以F相機拍攝他的作品。例如美國戰地攝影師Dana Stone是忠實F機粉絲,1965年他去報道越戰之前在香港買的人生中第一台F相機,他還有一張身上一共掛了三台NikonF相機的照片傳世。

2011年曾在拍賣場以380萬美元賣出的攝影作品《Untitled #96》,便是美國攝影師Cindy Sherman於1981年用Nikon F3相機拍攝。在亞洲,曾拍攝過三島由紀夫的日本攝影教父細江英公(Eikoh Hosoe),在他傳世工作照可見他也是F型機用戶;而屬於八十後新生代的攝影師川島小鳥,也是以F6相機拍攝而聞名。

7.創造多部經典相機

Nikon F半世紀多以來製造了太多經典相機,我們以1982年出產的FM2為例。這部相機創下多個技術先河,使用蜂巢式鈦金屬快門葉片的機械制式設計,當時率先引入同步快門1/200秒,後來提升至1/250秒,也是第一台135相機快門達到1/4000,風行一時,一直到2000年才停產。1984年在一所難民營,攝影師Steve McCurry用FM2和105mm F2.5鏡頭,為少女古拉拍下一張經典照片,刊載於1985年6月《國家地理頻道》封面,這便是經典照片「阿富汗少女」。

攝影師Steve McCurry作品「阿富汗少女」。(網上圖片)

8.美國太空總署太空拍攝工具

踏入六十年代,Nikon亦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長年合作,F相機用於太空拍攝工作。早期主要用於記錄太空人在太空中的生活信息,隨後的1971年,為了阿波羅15號任務,NASA要求把F相機改裝,於是著名的尼康PhotomicFTN(大F)就誕生了。

1980年,NASA再次與Nikon進行合作,採購了兩個版本的F3菲林相機,一部是可拍攝250張菲林後背的尼康F3bigcamera,另一部是可拍攝72張菲林後背的F3smallcamera,其中,F3smallcamera在哥倫比亞穿梭機上使用。

1991年,NASA則把當時的旗艦菲林機F4和F4S送上太空,一直到1999年NASA在發現者號穿梭機上仍沿用F5和相關鏡頭。直到2005年,NASA才在太空拍攝改用同廠商的數碼相機,菲林相機正式退出太空拍攝工作。

【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殿堂級人物黃海,多個作品成為經典,我們一齊重溫當中佳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