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走下神壇的見證 近代史上最具震撼力的新聞照片之一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本地新聞、國際消息、網絡流言……各式各樣的時事資訊,很容易令到身處當下的我們喘不過氣。其實,只要新聞的內容具備衝擊力,即便在通訊不發達的20世紀中,也足以影響一整個國家的民族心理。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在收音機上正式宣布日本向盟軍投降。期後他在東京美國大使館會見了盟軍代表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兩人在鏡頭前合照一張。
結果這張看似普通的外交合照,卻成為了近代史上,其中一張最具感染力的新聞照片:世界終於意識到,大日本帝國的榮耀,確實是落下帷幕了。

延伸閱讀

【祈福達摩】由反清僧人畫作到送禮之選 日本手信背後的佛教歷史

專治水土不服的「征露丸」 卻是日本大文豪森鷗外的畢生噩夢

由一段廣播開始

1945年8月6日及9日,美軍先後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宣布向日本宣戰。經過一星期的掙扎,天皇裕仁投下決定性的一票,同意向盟軍投降,唯一條件是天皇制度能夠保留下去。

本來軍方及官員之間,仍在爭論應該附和蘇聯還是美國。直至8月14日,裕仁再次打破僵局,決定接受美國的投降條件,並在翌日親自通過廣播向全國宣布這個消息,這就是著名的「玉音放送」。

在玉音放送當中,裕仁不住強調敵軍新式「殘虐炮彈」的破壞力,若然繼續交戰「不只會招來我民族之滅亡,亦進而破壞人類文明」。他依然肯定戰爭的目標乃「為萬世開太平」,希望國民當此之際,能夠「堪其所難堪,忍其所難忍」。

昭和天皇裕仁的年青照片,二戰期間,舉國上下都是以他為精神領袖,發起侵略戰爭。(獀狐)

這段說辭顯然是要繼續推卸日本的戰爭責任,並為天皇至高無上的地位找下台階。但無論如何,「忍其所難忍」的一節,已經暗示了日本在二戰中的結局,以及未來將會面對的處景。犧牲了近250萬軍民,屠戮了無數別國人民的性命,卻只換來了天皇的惋惜之情,對於某些軍官來講,絕對是難以接受。按統計,在玉音放送播出後,大約有350名軍官自殺。

日本軍國主義所提倡的殉道精神,再一次以悲劇的形式發生。

玉音放送播放後,全國軍民都感到無比傷感和震驚,但實際的極端行為不多。而之後裕仁與麥克阿瑟的合照,則更加進一步昭示了日本二戰後的命運。(日本TBS電視台)

走下神壇的大日本天皇

不過平誠而論,當時日本有近600萬軍人。以此標準計算,其實真正殉道之人為數不多。大部份平民對於戰敗的反應,固然消極、不滿,但未至於有大規模的極端行為出現。以此來看,玉音放送的影響力或許沒有想像般大。然而,再結合接下來的這張照片,終於徹底地擊潰了軍國主義的心理自尊。

1946年,美國、英國、蘇聯、中國共同組成「同盟國日本委員會」,以此作為「聯合國最高司令部」(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簡稱SCAP)的咨詢機構。同時另設一個遠東委員會,成員共11人,負責制定佔領政策及監督最高司令部。但由於最高司令部的負責人,是作風強硬的麥克阿瑟,其下屬又多為美國人。因此最高司部實質就是指麥克阿瑟及他的幕僚。他就是當時日本的最高指揮官。

而在日本委員會成立前的一年,即1945年9月27日,麥克阿瑟在東京美國大使館會見了天皇裕仁。麥克阿瑟雖然是日本的實然統治者,但他在日期間很少公開露面。而裕仁就更加是日本至高無上的天皇,一般平民難以見到他的真容。結果兩人在會面之後,罕有地在鏡頭前合照一張,翌日這張照片便在全日本各大主要報章上刊登:

1945年9月27日,麥克阿瑟在東京美國大使館會見了天皇裕仁。翌日這張照片便在全日本各大主要報章上刊登,震撼世界。

乍看之下,這張不過是常見的外交照片,但箇中許多細節卻震撼了當時的日本人。首先,兩人的會面地點不是天皇府第,而是美國大使館,即麥克阿瑟的司令部。這點已經看得出雙方的從屬關係。

另外,照片中的裕仁西裝筆挺,神情肅立。麥克阿瑟卻身穿軍服,顯然有點衣衫不整,並且雙手叉腰,露出頗為不屑的表情。兩人身高的落差,亦是顯而易見。如果說玉音放送只是單純投降,並沒有真正認輸。那麼這張照片則是明確告訴世人:那位被奉為日本最高領袖的天皇元首,現在已經成為了美國人可有可無的陪襯品。這種衝擊力,莫說是對日本人,就算對當時的整個世界來講,都非常巨大。這張照片由此成為了近代史上,其中一張最具感染力的新聞照片。

最高司令部的負責人,戰後日本的實然統治者麥克阿瑟將軍。長桶煙斗是他的著名標記。當時連天皇裕仁都只是他的陪襯品(The Mainchi)

時代的判決書

美國佔領日本後,展開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改革,內容橫跨政治、經濟、軍事、民生,以至教育及性別等。而在往後的半個世紀,兩國亦一直保持住合作關係。但二戰後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產物,尤其是美日安保條約,則長期成為了日本民眾內心的一條刺(當然支持的人其實亦有不少)。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玉音放送,以及麥克阿瑟的到來。

一圖勝萬語,照片和圖畫不單是政治宣傳工具(Propaganda),有時更直接承載了歷史的關係,以及背後的沉重。可以講,這張照片就是對天皇裕仁和整個日本軍國主義所寫的判決書。

大日本帝國的幻滅,就此永遠濃縮在這兩個人的身影當中。

主要參考資料:李朝津(譯)(2014)。《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原作者:Andrew Gordon)。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原作出版年: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