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our 2021︱設計師與語言學家跨界合作 以遊玩反思設計有何用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不同語言有不同節奏,有些抑揚頓挫,字句間節奏分明;有些音節極重,給人感覺暴跳如雷;有些聽上去佶屈聱牙,說話者卻一氣叮成,不同語言若果變成音符,會是何種節奏?由說話幻化成音樂,大家又會否有另一番體會?

香港年度設計盛事 deTour 2021 ,今年以反思計設「有(冇)用」為主題,邀請數位設計師與各界專業人士跨界合作造出不同有趣作品,當中樂器設計師吳澤霖會聯同語言學家樓佳博士,透過特製聲音設計裝置,讓用家把自己的說話轉化成一首樂曲,紀錄參加者如何用音樂來對話。

文:賴家俊
攝:賴家俊、deTour 2021

樂器設計師吳澤霖。(賴家俊 攝)

樂器設計師吳澤霖有別於一般樂器工匠,後者主要是據客戶需要製作傳統樂器,而吳澤霖卻是按客戶需要、個人音樂風格和各種樂器原先奏出的頻率,打破對方所用樂器固有形態,以脫離現有玩法造一件新式樂器。

這次大會以「有(冇)用」為主題,吳澤霖與樓佳博士合作設計一台裝置安置在長枱中間,兩端的用家可以用收音咪錄起說話,然後機器會分析語音節奏,然後以敲擊樂形式奏出音樂,讓大家一嘗以「音樂」與對方溝通會是怎麼一回事?

「我無法明確說到我造出來的樂器可給你什麼,樂器的誕生過程涉及用家自己的創造力,能發揮用家創造力便是有用的產品,反之無法發揮用家創意便是無用的產品。」

正如吳澤霖在為客戶度身訂做樂器的經驗一樣,客戶很多時會有一件別人作品給他模仿參考,但到他與客戶正式製作途中,很多新想法或玩法出現,使最終造出來的樂器再不是原來模仿那一件,而是融入了大家的創造力!

這次與樓佳博士合作,二人一拍即合同意好的音樂包含「有趣」這項元素,所以要以有趣好玩的方向切入,用輕鬆的方法讓大家接觸聲音設計,所以從語言節奏入手,看看大家說出來的語言,和音樂有什麼關係。

「起初我以為將說話變成節奏好簡單,但原來由研究語言學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知識時,便發現這個轉變很多學問,例如單發音已有多種不同發音,以國際音標發音時口腔又有不同形態。我們要找出聲帶震蕩與哪一件樂器相似?如何用樂器聲聯繫到我們的發音。」

以不同語言作比較,吳澤霖表示香港較多人說的廣東話,發音「齊輯輯」(較少抑揚頓挫),節奏沒有太大反差;反過來英語會在一些強調的字眼有較長的音節,整個節奏會有明顯的反差。訪客到時在展場,可以用自己母語或方言來試一試裝置效果,會編出什麼音樂?

功能用途VS無形之用

今屆deTour特別重視跨界別的合作,deTour 2021策展人之一徐壽懿表示,有別於過往不同範疇設計師合作,今屆包括吳澤霖聲音裝置在內的四個主題展覽(Curator’s Choice),將邀請設計師與運動員、字體設計師等不同專業範疇人士合作,透過不同組合和有趣易理解的角度,讓公眾明白設計源於生活,與不同生活範疇息息相關。

「deTour十分重視對公眾教育,大眾認為設計是好有型的事,往往將自己認識的設計範疇等同整個設計行業,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合作和公開遴選作品,共十六組設計裝置分布於PMQ 元創方不同位置,讓公眾在欣賞和互動過程中,明白設計有更闊光譜,讓他們更懂得去欣賞。」

deTour 2021策展人之一徐壽懿。(賴家俊 攝)

何謂「有用」或「無用」是今屆想帶出的信息,徐壽懿表示大眾常以功能性來判斷設計是否有用,就如一粒螺絲釘可以扭實物件便是有用,但設計的價值並不只限於這些功能性用途,更是有其他「無形之用」:

「樂器雖然不是生活必需品,它的功能是要發到聲音,但樂師可以透過聲音和設計表達他的情感來感染他人;又如寫揮春原本與中國文化有關,可視為設計的一種,功能上可以用寫得靚與否來評論,但心靈上寫揮春陶冶性情,收揮春可能讓人感到順心,這些已可勾起大家討論是否有用。」

他表示今屆活動希以一連串作品和互動實驗空間讓大家反思一物謂之何用,這個「有無用」是打上「問號」,沒有標準答案,旨在讓大家反思設計有不同價值。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deTour 2021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 PMQ 元創方
日期:11 月 26 日至 12 月 12 日
時間:11: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