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曰「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 被認可的歷史到底在寫什麼?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國有史、地有志」,地方志收錄當地的現在狀況,連結以往歷史。香港電台、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的「第14屆香港書獎」得獎書籍之一《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紀錄了香港大事,從遠古時的香港至2017年7月1日(回歸21周年),橫跨古今七千年,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及專題。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志書就如地方百科全書,書甫開首就描述了最早的香港,原來早於公元前五千至四千年,香港地區已有人類活動,先民主要集中於屯門龍鼓洲、香港舂坎灣和南丫島大灣等地生活。香港「山多平地少」、「地少人多」,這些耳熟能詳的形容詞原來局限了大家對香港的認知。香港在古代以來地理位置優越,如同寶藏般出品各種物產,大嶼山、九龍灣、官塘出產鹽歷史超過二千年,大埔盛產珍珠陶瓷、沙田產香木、屯門及大帽山產茶葉,這些久遠的歷史雖然隨時代運轉而消逝,有多少人會重提留意?

有幾多個七一被寫下來?

誠如書中以7月1日作結,其他年份的七一你又記得多少?1987年七一:英國制定的《1986年香港(英國國籍)令》生效;1997年七一:董建華成首任行政長官,並發表就職演說:「香港進入歷史的新紀元。」;2007年七一: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為行政長官曾蔭權監誓……

【開卷樂其他文章:俄羅斯電視台主持人問了什麼

全球自去年起面對疫情來襲,不少香港人對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仍歷歷在目——當年2月21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一名退休教授入住京華國際酒店(今九龍維景酒店),後來因病去廣華醫院急症求診後送往深切治療部,及後確定為香港爆發SARS的源頭病人;4月10日政府實施居家隔離令,規定與SARS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須於住所或指定設施內接受最多十日的隔離;6月11日香港發現最後一終SARS確診個案……

由誰帶香港人回到過去?

編書需要龐大的主編及顧問團隊整理史料,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總編輯蔡思行博士、責任編輯蔡兆浚表示,團隊採取「述而不論」的筆法,單純的紀錄香港變化。他們第一步搜集各種資料,如在香港古代部份,系統式整理及搜索珠三角舊地方志及族譜,再按不同部類分門別類。第二步是分析史料上的準確性並作出取捨,傳統上研究歷史會製作資料卡,現今則用科技整理日期、內容、參考資料三方面,認證搜集得來的專書、方志、地圖等參考資料,經考證其準確性後,會將一萬份資料再轉化為資料庫,再整理成五萬七千條講述香港重要發展的「轉折點」。團隊根據所屬領域的「大( 大事)、要(要事)、特(特別)、新(開創性)」原則,精選六千五百條大事,形成了《香港志》。蔡思行指,是次撰稿研究香港歷史,包括憲報、法例等讀者比較少接觸的材料,書中亦加插了各種圖片及地圖,以補充文字論述方面的不足。

這本書由團結香港基金於2019年底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承擔編纂工作,採取「團結牽頭、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專家撰寫」的方式,以長達八年時間完成了這部《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基金理事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任主席,負責指導監督;執行委員會由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擔任主席;編審團隊亦包括主編劉智鵬、顧問范徐麗泰、梁愛詩等等。

歷史,就如一個地方的根。這片土壤超過七千年的歷史,底下盤根錯節,又怎能一一道盡?任得《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如何盡忠為市民記下眾多歷史大事,奈何篇幅有限,史家的取捨難免……尚有幾多香港人、香港事,被無奈割捨?你又記得當中多少?你又遺忘了當中多少?本書其中一點,強調「社會參與」,不只為撰史,而是要讓每一支根,根深蒂固,滋養這城市往光輝的方向生長。藉此鼓勵每一個香港人,一同盡應有之義,合力補完香港歷史,莫失莫忘。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標題由編輯擬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