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港首部長壽音樂劇談青春 主創怎樣改變香港看劇風氣?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長壽音樂劇】每逢提到音樂劇,大家不其然會想起紐約百老匯,或是倫敦西區,整條街都是劇院,不少劇只要當天走到票房已能購票觀看。香港劇場生態卻似乎完全不同,要看一套劇得動輒好幾月前提前準備,《我們的青春日誌》主創陳恩碩和其團隊便決意改變這個現象,為香港打造第一套長壽音樂劇。

《我們的青春日誌》劇照(圖片由爆炸戲棚提供)

希望觀眾找到自己影子

《我們的青春日誌》講述著重名利中學校長希望在退休前,借助中六精英學生換取榮休名銜,對一眾學生展開魔鬼式特訓。與其同時這群學生有自己對於對夢想、愛情和人生之追求,剛好跟嚴校長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後來他們終於抵受不住壓力,對校長作出反擊,讓嚴校長重新思考人生。

《我們的青春日誌》海報(圖片由爆炸戲棚提供)

《我們的青春日誌》編劇、作曲、填詞全是陳恩碩,創作時長卻出乎意料地短,他形容是「如有神助」:「第一稿大概用了三個月左右,當年在英國讀書時自己坐在公寓裡,對著屏幕打字、彈琴,不知不覺就把第一稿寫出來了。」

他提到自己一直很想寫一套氣氛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般青春校園劇。幾年前他執導完《我和青天有個秘密》,覺得劇本比較天馬行空、不太貼近生活,便想寫一部「貼地」音樂劇:「我看到很多身邊朋友和家人之會有兩代人之間矛盾。我對夢想很有追求,看到身邊很多朋友後會思考——他們如何平衡夢想和現實呢?漸漸我對這個課題有更多了解,想寫一套劇來探討這些東西。

《我們的青春日誌》劇照(圖片由爆炸戲棚提供)

「劇有參考現實元素。譬如劇裡有一位『收兵娘娘』,原型是我的朋友。2018年四月第一次圍讀時我邀請了她,她當時看到流淚,因為劇情揭露很多人『收兵』的原因——是一種不安感。他們做這種事情,其實並不光彩,我那位朋友看完就有很多感受。

我希望任何人近來看我們的劇,都能在劇裡得到一些東西再離開,希望他們在劇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陳恩碩

現時劇本是《我們的青春日誌》第七稿,此前主創團隊做了很多次圍讀、試演、微調,才誕生現時版本。陳恩碩透露他們圍讀時請了一些有資歷前輩來給一些意見,第一稿出來時曾收到一個改變整套劇的意見:「當時他說劇很無聊。我心想:『完了。』寫完整套劇,被人覺得無趣,可以怎麼辦呢?」

《我們的青春日誌》劇照(圖片由爆炸戲棚提供)

「這個劇講生活,變相我著墨點在於怎麼讓音樂變得有趣起來,有趣到能沖淡無聊部分。其次是在導演處理上,讓劇本以觀眾意料之外的方式呈現。當時試演正在賣票,所以我一定要令這套劇變得好看。」

《我們的青春日誌》主創陳恩碩(攝:梁嘉欣)

長壽劇製作不易

除了創作,陳恩碩亦包辦《我們的青春日誌》監製和導演角色。雖然已有很多舞台製作經驗,但製作一套屬於香港的長壽劇,可謂前所未有。不同於其他舞台劇,長壽劇會常駐同一場地恆常演出,他最開始想做長壽劇,是因為留意到香港舞台劇市場短板。

「我覺得香港舞台劇市場還是很小,例如有一些舞台劇前輩,在行業內很有名但大眾未必認識。他們做一個舞台劇或音樂劇,未必有很多資源可以宣傳,可能在政府場地舉行,他們只能做大概五場左右。沒有時間讓口碑傳播,無論劇本身有多高水準,沒有觀眾就是沒有觀眾。」

他認為長壽劇是改變香港風氣其中一步:「我很想將看音樂劇這件事變成香港人恆常活動。大家現在吃飽飯會考慮看電影、回家看電視,只有絕少人會想起看舞台劇。現在子啊香港看舞台劇要提前幾個月買票,可能演個十場八場便完結。沒有那種可以『walk-in』(即場購票)表演,香港可以做上幾個月的劇幾乎全是明星陣容,像是《最後禮物》,基本是無法買到票,因為全場滿座。

我們希望可以做到一種現象,讓大家每次吃完飯,都有一套等你們來看的音樂劇。只要你願意來看,我們就會有一個盛大的表演預備好。
陳恩碩

當然,長壽劇與以往舞台劇形式不同,困難也不一樣:「我想做長壽劇已有7年,但製作期間發現有一個問題——香港根本沒有場地可以供長壽劇使用。像是康文處場地,使用期限大概是一兩個禮拜左右。就算是演藝學院劇場最多是能讓你用兩三個月,像是黃子華的號召力可能可以租到兩個月。但是以我們這種劇團來說比較難,要我們用一個一千人場地同樣不太合適,那不如我們自己「生」一個場地出來吧。」

現在選址是陳恩碩從大廈工程還沒完結已在留意,終於找到心儀地點:「對街地舖能大眾覺得這套劇『貼地』,不用特意去到文化中心,走過街邊便有一個劇場,像美國百老匯。」

爆炸戲棚劇場(圖片由爆炸戲棚提供)

從零開始製作,資金是他重要考量:「這是一個過千萬製作,但其實是一件幾千萬才能完成的事情。當然如果我認定這件事情要幾千萬才能完成,那永遠不可能成事。

回本是很大問題,以我們現時數字,可能要上幾年才能回本。與其同時劇目本身能否運行幾年仍是未知數,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去做。一年要幾萬人聽起來不算難,但是你要每晚持續有百多人填滿劇場並不容易。」

要保持人流量,需要讓觀眾當起「回頭客」,他認為這部劇有獨特魅力:「我覺得這部劇內容最吸引,是用外國音樂劇風格來做一個本地故事。我們會有踢踏舞,還有探戈、爵士舞元素,來講一個校園青春故事,希望可以讓觀眾目不暇給。

我覺得音樂劇最大價值,不單是音樂好聽、或故事感動好看,而是台、燈、聲、梳、化、服加上故事、音樂、演繹,所有東西加起來的協同效應,令觀眾在劇場找到在劇場之外找不到的情感體驗,才是音樂劇最有魅力、最有價值之處。如果只有歌好聽,那我去買原聲大碟就行了。我們過去在設計、或是進行微調時,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讓觀眾出來以後會『心思思』回來看某一些東西。」

演員的重新出發

《我們的青春日誌》主創陳恩碩及其主演團隊(攝:梁嘉欣)

香港專業音樂劇演員不多,不少演員來自五湖四海,有從事空中服務員,也有本身是音樂人。劇目一個禮拜演六場,自然需要有不同演員交替演出,主角Victor由唐曉楓和黃進林二人輪班,雖然他們有演藝背景,但長壽劇仍是全新嘗試,他們分別表示持續學習與身體健康最重要。飾演Alex的楊皓鈞因為現實因素一直沒有實行表演夢想:「疫情讓我想法改變了很多,覺得終於是時候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要改變自己心態,要有勇氣。」至飾演主角Victor爸爸的葉運強則形容劇目對他來說是「新開始」。

【演出地圖】

【演出詳情】
名稱:我們的青春日誌
地點:葵興葵榮路30至34號地舖爆炸戲棚劇場
日期:九月一日起逢星期三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