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逸事中探究雞的文化意蘊 雞嗚報曉之外原來還有其他意思?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課堂上學習歷史,不是左右世界走向的大事,就是經典偉人的故事。處於文化邊緣,舊日市井生活的文化逸事又是怎樣?本文摘自中華書局《聲色之城:市井江湖稗官野史》中〈司晨:雞的污化之路〉一章,講述雞從古至今文化意涵上的演變。雞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除了用於祭祀、占卜、辟邪等場合,更不時帶有各種寓意出現於文人的創作。

中國文化最善於使用事物的引申義。雞司晨報曉迎來光明,在神話中,自然會認為,人間有雞,天上也有雞。南朝梁的任昉在《述異記》中記載,有一座桃都山,上面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間廣袤得能相去三千里。樹上有隻天雞,每當日出照到這棵樹時,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李太白詩云:「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佛教中有種神鳥名叫迦陵頻伽,又稱妙音鳥,是人首鳥身,但更像人身鳥翅雞足。太陽中有三足烏,因此太陽也叫金烏。這些都是與廣義的雞有關的神話。

在神話中,天上有一位昴日星官。在《西遊記》琵琶洞一回中,孫悟空遇到了號稱最強女妖的蠍子精。原著中寫,悟空與八戒聯手,僅三五回合就被蠍子精打得大敗。後經過觀音菩薩的指點,孫悟空上天來請尖鼻子的昴日星官下界,先是吹仙氣治好了悟空和八戒的蜇傷,再請悟空引蠍子精出洞,星官現出本相,長鳴一聲,蠍子精毫無武力,再叫一聲,現出了原形。而這星官的本相原來是隻六七尺高的雙冠大公雞。

中連版連環畫《西遊記》三十五《火燒琵琶洞》。(網上圖片)

雞何以是神仙而不是妖精?這與二十八宿有關,二十八宿是天上的星宿,被分為二十八個星區,每個星區名字都是仨字,首字是星宿名,中間字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之一,末字是動物名。這裏與雞有關的是三樣: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即野雞、雞、烏鴉,它們都被算作雞。昴日星官就是上述的昴日雞,當然是蟲子的剋星,能吃蟲子能解毒,降服蠍子精天經地義。

歷史上沒有記載多少隻雞修道成仙,倒是記載不少雞沒修成仙反成妖的。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買了隻長鳴雞養在書房的窗戶下,那隻雞居然學會說人話了,宋處宗沒事就和雞練口語,練得口才暴漲,學問增進。於是書齋有了個別名:雞窗。「雞窗夜開卷」「三更燈火五更雞」,雞與讀書聯繫在了一起。還有一個故事說, 有個人喜歡吃雞,每次都把活雞的雙腳砍掉放血,說這樣方能去除腥氣。 後來此人身染重病,雙腿潰爛,一碰就流血,連日不好,痛苦了很久才死去。又有故事說書生夜裏遇鬼,鬼用一隻手吹笛子,書生問:「你手指頭夠嗎?」鬼說:「夠啊。」一下子變出好多手指頭,書生拔寶劍把鬼砍了, 發現它是一隻大雞。

《幽明錄》的〈處宗談雞〉。(圖源:網上圖片)

在歷史上,雞更重要的神功是用於祭祀、占卜、辟邪之類。在十二生肖中,只有老虎與雞能辟邪。老虎能辟邪是因其威嚴、兇惡,雞能辟邪是因為妖魔鬼怪都在夜間行動,雞鳴預示著天亮,妖鬼無處藏身。雞還被認為是純陽之物,以陽勝陰。古代凡是歃血為盟,新建了戲台舉行「破台」 儀式,都是殺雞用雞血,古人以為雞的血具有某種神力,以告神明。也有的地方出殯時將一隻白公雞帶到墓地殺了,把雞血圍著墓坑灑一圈,以防止邪鬼入侵。

上古時期,祭祀與飲食同等要緊,人們把生死看得十分神祕,雞被看成具有神力,可與天地溝通。而近一千年以來,隨著世俗社會的發展,雞變得生活化了許多。雞個頭不大,價格不高,太常見,甚至有些土氣,漸漸地被視為俗物,成為漢語中「小」的、「碎」的、不起眼的形容詞,還常常與犬並稱。與雞有關的成語中好詞不多,呆若木雞、殺雞儆猴、殺雞取卵、雞犬不寧、雞飛蛋打……雞能司晨是好事,但也因此被認為是小臣或小人物,只能管報時這類的小事,上不得枱面。此外,牝雞司晨,女人當國,要天下大亂,被視為「雞禍」。

《聲色之城:市井江湖稗官野史》。(中華書局)

書名:《聲色之城:市井江湖稗官野史》
作者:侯磊
出版社:中華書局

歷史上,雞鳴時,把守城門阻攔孟嘗君的看守打開了城門,祖逖和劉琨起來舞劍,而周扒皮則忽悠佃戶們下地幹活兒。《鬼吹燈》中云「雞鳴燈滅不摸金」,足見雞司晨打鳴被視為一種契約。《詩經》中有首鄭國民歌叫《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雞叫了,天快亮了,丈夫要去打獵射雁。而男女相會,春宵一刻,若聽到雞鳴就是天亮,預示著要「拜拜」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簡中也多記載為了夫妻和好而施行的巫術。其中一種是用雄雞或其他雄性鳥的左爪四隻、年輕女子的左指甲四枚在一起熬治,塗在對方衣服上,可使夫妻和好。雞和鳥類的大腦也有此類功效,把鵲腦燒成灰,放 入酒中,飲此酒之人會相思。可見雞可以使得男女相好,而它的鳴叫又使得男女分別,寸斷肝腸。南朝時有首《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願得連暝不復曙,一年都一曉。」大意是,想把能打鳴的雞都掐死, 能報時的鳥都轟走,願情人永息溫柔鄉,長夜漫漫,終年不天亮。從這時起,雞開始不招人待見了。

雞鳴時預示著美夢打破。(圖源:gettyimages)

人總有些美夢,而雞鳴必然會將美夢打破,使人回歸現世的慘淡人生。「腸斷一聲雞,殘月懸朝鏡」(呂渭老《生查子》),不由得令人感歎人生無常。對於羈旅之人來說,天明了就要登程上路,繼續飢餐渴飲、曉行夜住的生活。溫庭筠有詩云「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雞鳴被賦予了閨怨與羈旅的意象。雞的文化意蘊暗中漸變。從這些變化中,能看出不同朝代的古人取哪些捨哪些,能看出中國式的思維。

人在黃雞一天天的鳴叫中朱顏辭鏡,看一年年花紅花落,鬢添秋絲, 這一切大悲苦又無法有絲毫的改變。生命如逝水東流,如晝夜交替,雞鳴不會打破鐵幕般寒冷的長夜,而只會催促日月更迭。

(本文獲中華書局授權轉載,為方便閱讀文章,本文經過編輯修改,圖片及標題亦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侯磊,北京人,作家,文化學者,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著有長篇小說《還陽》,中短篇小說集《冰下的人》《覺岸》,北京非虛構三部曲《聲色野記》《北京煙樹》《燕都怪談》,文史隨筆集《唐詩中的大唐》《宋詞中的大宋》等。有部分作品被改編成影視,譯為外文發表,現從事文學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