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音樂劇《大狀王》填詞人岑偉宗:香港音樂劇需要挑剔的觀眾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專訪/音樂劇/大狀王】香港原創音樂劇《大狀王》講述廣東狀王方唐鏡多行不義惹厲鬼索命,為活命幫助鬼魂阿細替心上人秀秀翻案,二人一鬼踏上撥亂反正旅途。劇目去年首演大獲好評,橫掃香港舞台劇獎十個獎項,將在本月底重新上演。這次我們找來《大狀王》填詞人岑偉宗詳談作品創作經過,亦分享他作為得獎資深填詞人寫作心得。

大狀王重演宣傳海報(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黃金組合默契成果

高世章與岑偉宗向來被認為是香港音樂劇黃金曲詞組合,自03年合作不斷。這次《大狀王》加上編劇張飛帆文本,他形容創作過程像「剝洋蔥」:「我們先從『審案』概念開始發展劇本,寫好台詞後高世章便接手寫歌,我再填上歌詞。」

《大狀王》填詞人岑偉宗詳談作品創作經過(攝:黃寶瑩)

他透露歌詞一般是音樂先行:「我聽著他的旋律看劇本,大概就知道每一段應該唱什麼。像是第一首《申冤》開頭一定是街坊來聽審講八卦,基本上音樂已經安排好整場戲的結構,哪些地方適合唱歌、哪些適合用台詞墊著音樂、哪裡是轉折、哪裡是收尾等等,在音樂中已經鋪好了脈絡,我自然就知道要怎麼安排歌詞。」

不過兩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如此默契,他笑著回憶03年第一次合作:「當時《四川好人》第一首歌很長,我聽DEMO時,突然聽到他提示:『在這裡三個神仙開始出場了。』這讓我很詫異,現在就不再有這些提示了。」

《大狀王》2022年公演劇照(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至於這次寫音樂劇清裝戲,他認為最難是將「審案」用歌詞表達:「審案牽涉很多到實際資料,譬如是某個藥的名稱、涉案人員、事件經過等等。劇裡面其中有一句問道:『 阿細 不是說那個打更佬有夜盲嗎?』我需要把『夜盲』寫出來,但是又對不上旋律,就需要替換『 夜盲』兩個字。後來我想到改成『 天咁黑佢焉會望到人』,於是以反問方式切入。填詞要跟著旋律走,但又得想辦法讓觀眾直接了當得到資訊,並不容易,我覺得最好玩就是這裏。」

你不只要觀眾聽得明白,還要他們聽得過癮,實在是不簡單。
填詞人岑偉宗

這次重演最大改動換走了劇目第二首歌,從鋪陳方唐鏡意氣風發處境之《一時無兩》換成《菩提達摩》,講述方唐鏡錯誤人生觀,將劇目所探討佛、道、儒家思想串連起來。

香港音樂劇需要更多觀眾

岑偉宗坦言自己不信「靈感」(攝:黃寶瑩)

創作無數,自然有困頓時刻,但他坦言自己不信「靈感」:「我不覺得你什麼都不做,靈感就會自己來。我更相信『 輸入』和『 輸出』,你看了什麼資料就寫什麼出來。所以嚴格來說,這個劇裡面你所看到的歌詞、文字、資料,很多都是我過去整個人生總和。」譬如他小時候家裡長輩會用「餼雞」一詞來表示餵雞,如今在歌詞裡他會原汁原味保留這個說法;近來他聽到「試當真」這個表達,亦用到《大狀王》歌詞中(「呢一番大話試當真 作嘅蠢,信嘅笨」)。

「音樂劇歌詞必須跟著劇情、人物、情節來寫,要讓這個人物在唱歌時,不會讓你覺得『 出戲』。我要讓你不知不覺聽完整首歌,覺得他剛剛不過是在說話,歌和台詞在同一個狀態。填詞人必須精確拿捏語言,語感差別很細微,你只要用錯了一個字,語言的感覺就會被破壞了 。」

《大狀王》2022年公演劇照(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談到香港音樂劇前景,他坦言最需要還是有更多觀眾:「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有音樂劇,走在街上,很多人完全沒有這個意識。當然我們也需要更多創作,不只是創作,更要是講究的創作。同樣,我也希望有更多講究、挑剔的觀眾。我不希望觀眾會因為覺得劇目製作不容易就給我們同情分,我更想他們看完以後可以作出批評。講究的創作與講究的欣賞,兩者相輔相成。」